第三百九十九章 火焰刀vs六脈神劍(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聽鳩摩智道:“本因大師所言甚是,只是小僧曾在慕容先生面前誇下海口,言小僧身為吐蕃國師,與大理段氏無親無故,吐蕃大理兩國,亦無親厚邦交。慕容先生既不便親取,小僧願意代勞。大丈夫一言既出,生死無悔。小僧對慕容先生既有此約,決計不能食言。”
鳩摩智此言一出,室內眾人臉上一齊變色,本因道:“怎麼,明王是想要強取麼?”
鳩摩智連連擺手道:“幾位大師誤會了,小僧雖然修行不高,畢竟也算是小有身份,盜匪之事還是不屑為之的。”
說到這裡,他將雙手輕輕擊了三掌。門外頓時又兩名漢子抬了一隻檀木箱子進來,放在地下。鳩摩智袍袖一拂,箱蓋無風自開,只見裡面是一隻燦然生光的黃金小箱,鳩摩智俯身取出金箱,揭開金箱箱蓋,從中取出來三本舊冊。他隨手翻動,本因等瞥眼瞧去,見冊中有圖有文,都是原墨所書。
天龍寺眾人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不知鳩摩智這葫蘆裡面賣的是什麼藥,唯有凌牧雲心中隱隱猜到了什麼。
鳩摩智凝視著這三本書,忽然間淚水滴滴而下,濺溼衣襟,神情哀切,悲不自勝,本因等無不大為詫異,不知道這三本書到底是什麼東西,這至於讓他傷心至斯。
就聽鳩摩智道:“眾位高僧大師有所不知,這三卷武功訣要,乃慕容先生手書,闡述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的要旨、練法,以及破解之道。”
凌牧雲暗道一聲:“果然!”
而本因等人則俱是一驚,心道少林派七十二門絕技名震天下,據說少林自創派以來,除了宋初曾有一位高僧身兼十三門絕技之外,從未有第二人曾練到十門以上。這位慕容先生能知悉少林七十二門絕技的練法要旨,已然是令人難以置信,至於連破解之道也盡皆通曉,那更是不可思議了。
就聽鳩摩智接著說道:“慕容先生將此三卷奇書賜贈,小僧披閱鑽研之下,獲益良多。現願將這三卷奇書,與貴寺交換六脈神劍寶經,若蒙眾位大師俯允,令小僧得完昔年信諾,實是感激不盡。”
“而且貴寺在賜予寶經之時,儘可自留副本,貴寺絕學絲毫無損。小僧拜領寶經之後立即固封,決不私窺,親自送至慕容先生墓前焚化,貴寺高藝也不會因此而流傳於外。再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少林寺七十二絕技確有獨到之秘,其中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等數項指法與貴派一陽指頗有相互印證之功,於諸位大師自身武學料來也頗有裨益。”
凌牧雲不禁暗歎這鳩摩智嘴皮子當真了得,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誘之以利,將自己覬覦六脈神劍的心思偽裝在冠冕堂皇之下,倒顯得多麼替大理天龍寺考慮一般,不愧是聲名在外的高僧,頗有佛祖**,舌泛蓮花的風采。
天龍寺眾僧聽了這話不禁怦然心動,少林寺為中原武林的泰山北斗,七十二絕技之名也享譽江湖。若這三卷書中所記,真的是少林寺的七十二絕技,那天龍寺得此書後,豈不是更要蓋過少林寺一籌?
一時間天龍寺眾僧相互看了看,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的猶豫之色卻無異於暴露了他們心中的想法。
鳩摩智身為吐蕃國師,何其擅長察言觀色?一見眾人這般表現,就知道幾人已經心動了,當即趁熱打鐵的說道:“小僧年輕識淺,所言未必能取信於眾位大師,但這上面所載的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三門指法,小僧倒是稍有涉獵,不妨先在眾位面前獻醜。”
當下鳩摩智便分別將少林七十二絕技中的拈花指,多羅葉指和無相劫指各自演示了一遍,先是假作拈花而笑,輕柔和緩間便將衣袖點出數十個布洞,又以多羅葉指力碎木箱、鐵鎖,再以無相劫指於無形無相見將先前碎箱所造的木質、金屬碎片攪亂如飛,指力之強,手法之妙,無不令天龍寺眾僧暗自歎服。
本因、本觀、本相、本參四僧見了鳩摩智獻演三種指力,都不禁怦然心動,知道三卷奇書中所載,確是名聞天下的少林七十二門絕技,但是否要將天龍寺的鎮寺絕學六脈神劍另錄副本與之交換,確是大費躊躇。
猶豫之下,本因轉頭向面壁而坐的枯榮禪師問道:“師叔,明王遠來,其意甚誠,咱們該當如何應接,還請師叔見示。”
枯榮大師並未答話,而是向他反問道:“本因,咱們練功習藝,所為何來?”
本因沒料到師叔竟會如此詢問,微微一愕,答道:“為的是弘法護國。”
“外魔來時,若是吾等道淺,難用佛法點化,非得出手降魔不可,該用何種功夫?”
本因道:“若不得已而出手,當用一陽指。”
枯榮大師又道:“你在一陽指上的修為,已到了第幾品境界?”
本因額頭出汗,答道:“**資質魯鈍,又兼未能精進,只修到了第四品。”
一陽指作為大理段氏家傳絕學,依照功候高低共分九品,九品最低,一品最高,不過自從段家先祖創出此指法以來,還從未有人能夠真正修練到第一品的境界,便是當年創功的段家先祖也不過修練到二品境界便遺恨而終。
而自創出一陽指絕學的段家先祖之後,段家子孫雖然世代習練,卻再難有功候造詣趕上先祖之人,成就最高者也不過三品境界,一般來說能夠達到四品境界便已算是頂尖人物了。
直到後來大理段氏又出一驚才絕豔之輩,將一陽指修練到二品,成就不遜於先祖。後來遲遲不能將指法修練到一直只存在於理論上的一品境界,索姓另闢蹊徑,轉而在一陽指的基礎上創出了將指力化為無形劍氣的六脈神劍來。
只是六脈神劍威力雖大,卻太耗費內力,若是沒有足夠精深的功力,強練之下有害無益,除了那位創出此門神劍的先祖外,之後便再無人能夠徹底練成,後來便被儲存在了作為皇家宗廟的天龍寺中,只有那些已經出家為僧,心無旁騖的段氏高手才能修練。
本來本因方丈將一陽指修練到第四品的境界,雖然比不得那兩位分別創出一陽指和六脈神劍的段氏先祖,但在歷代段家高手中也算是一流水準了。
只是本因出家前便已是段氏俗家的頂尖高手,一陽指功力已經臻入四品境界,出家為僧後多年,也始終未能更進一步,仍然滯留在四品境界,因此被枯榮大師一說,本因方丈才忍不住心慚見汗。
這時就聽枯榮大師又道:“本因,以你所見,大理段氏的一陽指與少林牛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三項指法相較,孰優孰劣?”
本因道:“指法無優劣,功力有高下。”
“不錯。”枯榮大師點點頭,道:“咱們段氏的一陽指若能練到第一品,那便如何?”
本因道:“淵深難測,**不敢妄說。”
枯榮道:“倘若你再活一百年,能練到第幾品?能修到第一品境界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