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演講(第1/3頁)
章節報錯
特意上網搜了一下,侯院士是城邦大氣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所科技委主任,同時擔任鐳射核處理國家實驗室的高階顧問——巨佬啊。我開始激動,他會怎樣駁斥前輩的末日論,澄清這個害我停課那麼久、害我有機會成為一個殺人兇手的末世謠傳?
“——讓我們歡迎!侯院士上臺演講!”由主持人介紹侯院士出場,迎來一片熱烈掌聲,我也跟著在電視機前輕拍幾下。
畫面中,一個高高瘦瘦,些許白髮,戴著無框眼鏡的中年人,站上媒體招待會的講臺。他露出上半身灰麻的西裝,領帶也是灰麻色的,看上去沉穩可靠。接著,他推了一下鏡框,開始著手整理桌上早已放好的演講稿。
過程中,不知道是不是我有些過於敏感,總覺得他翻弄著講稿的手,好像在微微顫抖……?
十餘秒過去,候院士仍是低著頭,一言不發,流露出幾分不自然的沉重。正常來說,演講人走上演講臺後,不就可以直接開講了麼,怎麼會醞釀這麼久。
接近半分鐘過去,現場已經變得異常寂靜,只有偶爾“咔嚓”一聲的相機快門聲。
可以看到現場的導播,意識到畫面在靜默的候院士身上停得太久,將鏡頭又切回了觀眾席方位……與此同時,透過新的直播畫面,還能看到一名領上吊著工牌的人,正站在觀眾席臺下,舉起手向著候院士發話。從看他的手勢和動作看,應該是在確認是否出現了什麼異常狀況。但侯院士似乎並沒有理會。
我面都快吃完了……
這段準備發言的時間,可真是有史以來見過最長的,觀眾們都快等不及了,現場開始議論紛紛,弄得我也緊張了起來。
聰明的主持人打算見機行事,她用異常冷靜的語氣又重新說了一遍開場“——接下來,請候院士進行講話。”
現場又迎來一次稀稀疏疏的掌聲,明顯比一開始的鼓掌要弱得多。
此刻,現場氣氛已經瀕臨沉默的冰點。就在所有人都在感到詫異和不解的時候。突然,候院士低下頭,拿起講臺上放好的一摞演講稿。
——當場撕碎!
——這一舉動霎時引起了全場轟動,從各個角度打來閃光燈頻閃。
——安保人員正摁住耳麥,等待最新的指示。
候院士終於冒聲了。“發言之前,我先宣告一下。我接下來要發表的言論,不僅是我個人的主張,同時也是我同屬的研究所同事們,以及我接觸到的大部分學生們的共同意見。大家都是這麼想的,我們現在這個應對措施,完全是錯誤的,是往著未來浩劫無數的方向發展的,真是瞎搞,卻沒人敢說……!為什麼關鍵時刻,所有人都怕承擔責任呢……?請大家冷靜聽我說,吳老所說的‘世界即將引來一場全球性的危機’,這個訊息完全可靠,但目前而言,日期的說法並不準確。經中科院內部小組後續粗略計算,估計應該不到半年……不,也有可能來得更快!”
各組閃光燈打在候院士的身上,燈下的記者們爭相搶問。
某記者:“所謂的‘末日’,究竟是以怎樣的形式對人類文明造成打擊?”
某記者:“末日來臨時有什麼徵兆?”
某記者:“是核危機嗎?”
某記者:“關於廣為流傳的‘天外來物說’“地殼運動說”等,您有什麼看法。”
某記者:“地球真的會毀滅嗎?”
某記者:“我們目前是否有能力解決?”
某記者:“相關的調查資料和資訊會公開透明嗎?”
某記者:“如何看待吳院士被拘一事?”
……
候院士擺手喊停,說:“時間有限,我只回應一部分。”緊接著又看了一眼周遭的工作人員,隨即語速加快:“它不是突然就來了,而是漸進式地對我們的環境逐漸造成不可逆的破壞。當然,地球是不會毀滅的,摧毀的只是我們微不足道的人類文明。災難的過程中,不排除會引發核危機。關於徵兆這個問題,根據計算機演算資料顯示,最後整片天空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會是橙或紅色,這幾乎無法避免,具體成因我們還在調查,如果程式允許,流程批過,接下來我們會採用更高階別的計算工程參與運算,並進一步公佈結果。”
某記者:“所以我們應該把調查重點放在天上對嗎?”
某記者:“請問天上單純指的是天空嗎,還是天外來物?”
某記者:“現在我們還有多少時間?”
某記者:“您認為,我們可以採取怎樣的措施?”
“——很抱歉,我沒那個本事算出精確時間,上面也沒給我這個許可權參與任務,我的組員們都為此夜以繼日,拼盡全力。但是各位,即使對於災難到來,終將仍是無法準確預測,我仍認為還是有必要提前佈置救援工作,例如建設避難所,例如修築抗洪抗震等工程。當然,在公共救援這方面我不是專業的,隔行如隔山,因此也希望能聽見有關專業人士們為國為民,敢於發聲,勇於獻言。強烈建議所有群眾,都應該提前做好準備去抵禦,參與進來,這真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危機!我們應當尋求人類在最後關頭的團結,相信求生是有意義的,人類的極限積極是有意義的。相信象徵希望之微光,是能夠彼此照亮的。讓我們如此短暫卻璀璨的文明,冠以光明吧——而不是像這樣讓更多的人陷入……”
還沒說完,侯院士的麥遭到靜音——
緊接著各組閃光燈更是以接近最高速限制的頻閃速度,拼了命似的閃在候院士的身上,連起來幾乎是一道白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