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呂義歸心似箭,加上身手不凡,自然便選擇橫穿秦嶺山脈。

秦嶺之名源自東漢,東漢人辛氏在《三秦記》載:“長安正南,山名秦嶺。”班固《西都賦》也寫道:“前乘秦嶺,後越九嵕”“於是睎秦嶺,睋北阜,挾灃灞,據龍首。”

其中秦嶺的主要山脈有“道家福地”的終南山,也有五嶽中以險著稱的華山,在到了大散關附近,又有一座太白山,可謂是風景大為不同。

又是一日黃昏將至,腳力非凡的呂義則是出現在大散關附近。

這大散關古為秦國楚國國界處,如今卻是宋金兩國的分界線。

到了大散關,自然距離襄陽所剩不遠了。

為此,呂義這才稍作歇息一下,拿出隨身乾糧,點燃篝火。

呂義歇腳處距離太白山不遠,是以此處樹木蔥鬱,甚至抬起頭向一旁望去,甚至還能看清楚太白山之上的雪山。

就在稍作歇息之際,忽然察覺耳邊異動,頭也不回的他手中石子一動,就聽嗖的一聲,不遠處草叢中有著小孩手臂般粗細的毒蛇瞬間便被石子貫穿了身體。

呂義雖不通桃花島一脈的彈指神通,可他畢竟功力深厚,區區一粒石子在他手中自然也有了好似強弩一般的威力,只是手法上頗為不及蓉兒和黃藥師的精妙了。

被石子貫穿了身體,毒蛇竟然還未死透,仍然掙扎著扭轉著身體拼命朝著暗處爬去。

看到此處,呂義不禁輕咦一聲。

要知道他如今功力深厚,這一擊看似普通,卻可比擬強弩之威,這毒蛇能抗他一擊不死,自然是讓他頗感意外。

就在這時,呂義頓覺一股莫名香氣撲鼻,愈來越濃,隨即便抬頭看向上空,只見一團火光從空中撲下,迅捷無比,瞬息便落在地面。

呂義這時候才看清楚這團火光的真面目,竟然是一隻全身血紅的鳥兒,這火鳥身子只比烏鴉稍大,尖喙極長,約有半尺,站在當地,遊目四顧,雖只一隻小小鳥兒,卻似有極大威嚴。那股異香,就從鳥身上發出。

而說來奇怪,不久前還試圖逃竄的毒蛇這時候則是被嚇得僵臥不動,只聽這火鳥咕的叫了一聲,這毒蛇竟然乖乖翻過身子,肚腹朝上。

火鳥只是長嘴一劃,就將毒蛇腹部劃破,從中啄出一枚蛇膽吞入肚中,好不威風!

這火鳥看起來極為嬌小,可叫聲卻是極為奇特,即使呂義有內功護體,也是聽其咕咕叫聲後。似覺渾身發癢,胸口作嘔,說不出的難受。

好在他功力深厚,身體不適便隨即消失掉了。

察覺到體內異狀,又見到這火鳥這般神異,體型雖小,可卻與神鵰一般神異非凡,讓他心中頓時有了收服它的想法。

而且這火鳥身形嬌小,可卻能懾服體型比它大上無數倍的毒蛇,實在令呂義感到詫異。

要知道他此前剛剛出手重傷了歐陽克,那老毒物聞訊後必定會來報復,若是其他手段倒是不懼,唯獨這“西毒”的御蛇手段卻是讓他畏懼。

況且歐陽鋒蛇杖上藏有的毒蛇毒性猛烈,饒是以洪七公這般深厚修為,在被其咬中後也落得化盡全身內力保命的下場。

呂義雖與蓉兒分食了樑子翁餵養的寶蛇之血,可這寶蛇之血是否能解歐陽鋒蛇杖上毒蛇的劇毒也未曾可知,呂義也不願以身試險,如今眼見這火鳥如此靈透,心中自然起了收服的念頭。

可就在呂義心中起了捕捉的念頭時,這火鳥卻忽然轉頭看向了呂義,對著呂義一股咕咕鳴叫過後,竟然好似人打量起了坐在篝火旁的呂義。

不久前呂義一石子打穿毒蛇身體的一幕,火鳥自是看到了。

見識到呂義這般手段,它仍是站在原地,歪著腦袋打量起了呂義,似乎很是好奇。

“小傢伙,給你嚐嚐這個,這東西可比你剛剛吃的蛇膽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