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源於源於波斯,本名摩尼教。

和一般江湖幫派渴望稱霸不同,明教教義宣揚懲惡揚善、度化世人等,故而每當皇帝昏庸,民不聊生時,便會主動起事。

當年徽宗年間,宋徽宗趙佶寵信奸佞,重用閹黨,又因為徽宗喜歡喜花石竹木,因此在江南設“蘇杭應奉局,專門為其在民間搜刮花石竹木和奇珍異寶,用大船運向汴京,史稱“花石綱”。

因為此事,明教也在江湖中被視為異類。其廣收門徒之下,自然難免麾下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偶有人作奸犯科也會被全部算在明教頭上。

在加上明教行事作風詭異,明教教徒吃素,死時“裸葬”認為人赤條條的來,應該赤條條的去,行為異於常人,故而也被常人視之為“魔”。

如此影響之下,明教也被江湖中人視為了魔教。

而在建炎南渡後,明教又藉助金兵南下之際屢屢起事,自然更是惹得江湖各大門派心中不滿,為此丐幫多次與明教交手。

在“北丐”洪七公繼任幫主之前,丐幫與明教之間紛爭日益增加。

在此其間,明教慘遭大敗,就連教中聖物聖火令也被丐幫奪走了!

而呂義正好知曉這一段旁人有所不知的往事,自然也很好猜測明教中人為何會出現在丐幫君山總舵的原因了。

當年明教慘遭大敗,聖火令也被丐幫奪走了,而這君山乃是丐幫總舵所在,想必這聖火令也被丐幫儲存在總舵所在。

對於丐幫來說,聖火令也只被他們當做了明教象徵而已,並未將其當成多麼寶貴的東西!

可對於明教來說,這聖火令卻是教中聖物,其材質非凡,即使倚天劍、屠龍刀這等神器也傷它不得。

不僅如此,呂義還深知聖火令中暗藏一套玄奧武學,不過需熟知波斯文字尚可才學得其中“山中老人”霍山的畢生武學。

而這聖火令對於中土明教來說,等同如教主信物,明教中人冒險前來這君山總舵自然正是為了這聖火令。

不過奈何明教連年經官府圍剿,又經江湖各大門派針對,勢力比起方臘一代自然是有所不如,甚至連丐幫的八袋弟子都敵不過!

想及此處,呂義不禁搖頭。

今日目送此人離去,當然是想到日後的抗蒙大舉。

丐幫乃是天下第一大幫不假,可其組織鬆散,自從昔年“北喬峰”因為契丹人身份脫離丐幫後,丐幫就陷入了無休止的內鬥之中。

當年喬峰擔任幫主之時,丐幫組織嚴密,各路舵主分工明確,若非出了康敏這等毒辣女子,不然丐幫在喬峰治理下未必不能超越少林。

而到了南宋之時,丐幫的衰落顯而易見,昔年喬峰之時哪裡有的淨衣派和汙衣派之爭,而到了這一代兩派矛盾愈發變得無可調和。

丐幫上代錢幫主武功雖高,卻也是對兩派之爭束手無策,到了“北丐”洪七公擔任幫主時,也不過是憑藉其聲望和起了稀泥。

一年穿淨衣,一年穿汙衣,看似暫時解決了矛盾,實則卻是將矛盾交給後人去解決。

加上洪七公常年雲遊在外,神龍見首不見尾,幫中事務全靠四大長老以及八袋弟子解決,無形之中又為丐幫的分崩離析埋下了隱患。

況且今日見識到所謂丐幫弟子的風采,呂義心中更是對其排斥起來。

比起“北喬峰”之時的丐幫,如今的丐幫是既無組織,也無紀律,全憑丐幫內部各自為政,故而呂義今日所見後,已對其不保有任何希望。

相反明教,歷經百年圍剿而依舊不倒,反倒是引起了呂義的興趣,今日之事,就全當個善緣吧!

心中已經清楚了明教聖物聖火令所在後,呂義心中更是隱隱有了想法。

……

數日後,呂義一人一雕順流直下,很快就到了信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