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見不遠處的參天大樹,大雕高鳴一聲後,便昂首挺胸邁著大步走向前走出,它雙腿奇粗,有時伸出羽翼,卻又甚短,不知如何飛翔,只是高視闊步,自有一番威武氣概。

看到這兒,更是令呂義心中暗暗稱奇。

只待大雕向前走出數步,就聽周遭荒草中籟籟聲起,徑直鑽出數條五彩斑斑的毒蛇來,眼見數條毒蛇同時襲來。

這頭大雕卻是不慌不忙,只是彎喙轉頭,連啄數下,就將數條毒蛇一一啄死,出嘴部位之準,行動之疾,直如武林中一流高手。這連斃四蛇的神技,只將呂義看得是為之叫好。

如此手段,簡直不下於各門各派所傳絕技!

解決了數條毒蛇後,周遭荒草從中又是籟籟聲起,不一會兒便密密麻麻爬出了了無數色彩斑斕的毒蛇。

被蛇群包圍,大雕卻仍是不顯慌亂,反而戰意高昂地朝著不遠處的參天大樹高鳴起來,或許是收到了來自大雕的挑釁。

只聽得呼的一聲巨響,緊接周遭那股腥臭之氣又更濃了,很快就見參天大樹下爬出了一條碗口般粗細的毒蟒,這毒蟒吐著芯子露出長達兩丈的身子。

周遭大批蛇群出現,呂義不禁面色凝重,如此之多的毒蛇,再加上出現在大樹下的毒蟒,難道這般神異的大雕都需要找援手。

而這頭大雕眼見正主現身,不由得又是高聲鳴叫起來,隨後閃動翅膀,憑空掛出一陣狂風,將近身的蛇群吹散大半後,忽得向前竄出。

由於其雙腿奇粗,行走間速度又是極快的緣故,周遭的毒蛇不是被其踩死,就是咬空,偶有毒蛇咬住,卻由於雙腿厚厚角質鱗片的關係,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霎時間,這頭大雕已經衝到參天大樹下,當頭一下啄下。

可惜這條毒蟒也非凡品,察覺到頭頂惡風來臨,順勢一偏躲過了當頭一啄不說,更是順勢咬了過來

不過這大雕雖然看起來身形笨拙,可其行動卻是一點也遲鈍,反而異常靈敏,憑空縱起不說,奇粗無比的雙腿竟然死死卡主了大蛇的上半身。

眼見毒蟒被暫時控制住後,大雕倏地彎嘴疾伸,已將毒蟒的右眼啄瞎。

明明大雕頭頸又短又粗,似乎轉動不便,但電伸電縮,端的奇快無比。

就在大雕與毒蟒相搏之際,呂義也已經手持長戟衝進了蛇群中,看起來他身法並不起眼,可每每行走間卻是悄無聲息,就連這類反應極其敏捷的毒蛇也多為他的身法所瞞。

待到察覺時,這群毒蛇們早已被長戟斬成兩半。

不過周遭毒蛇眾多,呂義縱然身法出色,也只是暫抵得過一時而已。

呂義身後多少不少半截毒蛇的屍體,而他自己也被一條毒蛇咬住了小腿,好在他提前吞食了樑子翁所養寶蛇。

自感頭暈後,便同時運起九陽神功的心法,霎時間周身不適大減。

與此同時,大雕和毒蟒之間的爭鬥也到了最後關頭,被啄瞎右眼的毒蟒則趁勢纏住了大雕,毒蟒兩丈長的身軀不一會兒的功夫,已將大雕纏個嚴實。

此時此刻,縱然大雕神力非凡,若無外人相幫,難以脫身不說,甚至恐有性命之危!

瞧見大雕落入險境,仍被蛇群攔住去路的呂義則是右手摸向了身後,緊接著只聽一聲破空聲響起,毒蟒腦袋便被一枚短戟貫穿了大半。

看到這兒,呂義則是微微一驚,要知道以他的力道,這一枚短戟足以將毒蟒的腦袋貫穿並釘死在樹上。

然而這一次居然只貫穿了大半,可見毒蟒鱗甲之堅韌。

不過就算如此,毒蟒受此重創,原本死死纏住大雕的身子自然也失了力道,大雕只是掙扎片刻就掙脫出來。

脫身出來的大雕頭頸急伸,轉瞬間又將毒蟒左眼啄瞎,

毒蟒張開巨口,四下亂咬,可惜這時的它雙目已盲,哪裡咬的中什麼,反而被大雕趁勢雙爪掀住蛇頭七寸。

轉瞬之間,攻守易形不說,毒蟒自身性命也將危在旦夕!

大雕天生神力,將毒蟒按在地上一陣猛啄後,就見那毒蟒全身扭曲,翻騰揮舞,蛇頭始終難以動彈,過了良久,終於僵直而死。

ps:遠橋之下泛蓮舟,岱岩石上松溪流,萬仞翠山梨亭在,莫問聲谷空悠悠。

大家知道這首詩的出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