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冰“撲哧”一聲笑了,捏了一把夭夭的臉蛋道:“咱們夭夭吃醋了,原來少爺就愛抱你,現在抱女兒去了。”

“切!人家才不稀罕,冰姐姐就會胡說。”

院子裡的對話,讓伯爵府的女人們大大的鬆口氣。

一個個當侍妾的其實很為難,生個兒子吧,又怕蕭玉和娜木鐘生的的女兒,庶長子可不好當。

可生女兒又擔心丈夫嫌棄,這是這時代男女的通病,可如今知道陳夏如此疼愛女兒,那就沒這顧慮了。

這時祁紅鸞的屋裡響起嬰兒的啼哭聲,交雜著陳夏討好的聲音,等到女嬰咯咯笑的聲音響起後,陳夏抱著女兒神氣活現的出來了。

“索尼婭,你起先說什麼?玉米和馬鈴薯在哪裡,買回來了嗎?”

索尼婭無語的偷偷翻白眼,走過去欠身道:“是的少爺,只是每樣只有一個果實。”

“看的很嚴是吧,也好,一個就一個吧,在家裡先試種就是。”

陳夏並未責備手下辦事不力,他知道糧食類作物,在這個時代看管的很嚴,當初福建人陳振龍,為了帶回紅薯種子,把紅薯芽纏入繩索裡,才避過搜查,帶回老家長樂。

但他不知道的是,玉米和土豆其實大明早就有了,同樣不被人重視,只在某一地有少量的種植。

徐光啟就描述過一種作物叫土芋,別名土豆,只是老徐不懂得他寫的馬鈴薯是何物,不然非揍他不可。

這是名稱不統一造成的誤會,還有就是古代資訊不流通造成的無知。

這兩種作物應該是萬曆年間就傳入中國的,有兩種可能的途徑,一種是阿拉伯人傳入西北的。

另一種是安南或印度人傳入廣西,當然,這事到後世都沒定論,陳夏記憶裡也沒關注這,自然不知道。

但他能確定的是,南洋諸國一定有,那裡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殖民者肯定會讓被統治的人民種植的。

在家呆了一個月,陳夏再次來到淮揚,這次是來傳授二次栽種紅薯技術。

其實很簡單,就是把長出藤蔓的紅薯挖出來,剪下健壯的藤蔓扦插罷了。

這東西就是這樣奇怪,種子生長出來的產量並不高,可二次扦插後的產量,成幾何倍的增長。

紅薯扦插技術按歷史的程序,要在康熙年間才被發現,也是偶然的發現,人們才知道,扦插後能夠高產。

中國也是在那時候開始,人口呈爆炸式的增長,正是因為口糧的增多,讓餓死的人減少了。

所謂的康乾盛世,其實就是因為糧食多了,被鼓吹成盛世。

天知道在這所謂的盛世遮羞布下,有多少文字獄的冤魂在遊蕩,又有多少被滿人圈地,而失去土地的反抗者被血腥的鎮壓。

更悲哀的是,華夏文明的多少典籍,被有意的銷燬,呈倒退式的野蠻化,被馴化成奴性的文明。

這種影響到了二十一世紀依然還在,中國人自古血脈中的傲骨,從未有過崇洋媚外,正是因為奴性未被根除發生了。

“少爺,喀爾喀部內附,皇上讓你回京一趟。”

剛剛結束一天工作的陳夏,接到這訊息呆了呆,不解的問道:“喀爾喀內附不是早說好的嗎,我回京幹嘛?”

彙報訊息的秦姿儀回答說:“傳話的校尉沒說,只是說松江府錦衣衛百戶所,接到飛鴿傳書。”

“啥!飛鴿傳書,開什麼玩笑,皇上就是用口諭,也不可能用這方式啊?”

陳夏傻眼了,要是這是錦衣衛內部的傳話,用這方式是正常的,可皇帝是什麼,怎麼可能幹這事。

就算緊急,也是用八百里傳訊,要人對人見面,才能傳達聖諭。

秦姿儀表示不懂,反正她接到杜婉清的傳話,就是這樣說的。

“算了算了,我去叮囑一下這邊的事,咱們先回家再說。”

大農場模式的開墾,目前很成功,朱由校雖說沒給錢,但農具都是南京工部給的。

管理人員也是按照他的要求,不要官員,只從生員中挑出一些,不願再參加科考的人來。

加上一些農活經驗豐富的老農作為技術人員,組成大農場的管理層。

御馬監派出一個百戶,負責維持秩序,同時也負責監督攬權,但不許插手工作,否則陳夏有權斬殺他們,先斬後奏。

召集來大家,陳夏通告了皇帝召見的事後,嚴厲警告道:“扦插的技術,你們技術人員已經知道,一定要按照所有程式做,可以實驗,但只能在劃定的範圍內實驗,不許擾亂農戶的生活,不許欺壓任何人,本爵的刀隨時準備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