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陳夏為何會被活佛如此重視,天機閣也只是針對大明境內的修煉者,境外的除了宗師以上,是不會關注的。

同樣,境外之人遠方的幾乎也不知道天機閣排行榜的事,喀爾喀蒙古不像林丹汗的察哈爾諸部瞭解這些。

“活佛您這……唉!算了,師叔就師叔吧,反正您老年紀大,晚輩叫您師叔也是應該的。”

陳夏只好無奈的被師侄了,迦楞活佛哈哈大笑,轉頭三部頭領道:“各位首領應該多跟橫山伯親近,他的六位妻子都是蒙古人,跟你們算是自己人了。”

此時的喀爾喀蒙古分為三大部,由三位大汗領導,分別是土謝圖汗、扎薩克圖汗和車臣汗。

至於第四部賽因諾言部是由滿清冊封,故意分裂出來的。

三位大汗一聽,馬上明白陳夏的妻子都是什麼人了,大笑著重新見禮,言語間親近了許多。

乞兒吉思那位使者一見,也上前來重新見禮。

陳夏身邊帶著兩個少年,一個是夏完惇,另一個是蒙古族少年赫圖,但穿著漢人小廝的服裝,扮作夏完惇的書童。

他故意找這麼一個少年,是因為成年的大人,在漠南呆久了,來這幾年時間很難有變化。

可少年就不一樣了,赫圖今年十一歲,是科爾沁部落送給烏尤黛的陪嫁僕役,七歲就到了北京城。

小孩子融入的快,不僅說話的語音完全聽不出異樣,就連長相也沒了大漠風霜侵襲的模樣。

活脫脫就是一個漢人少年,乖巧的低著頭,耳朵卻支稜著,聽著那些大汗手下人私話。

接下來兩天,陳夏連續招待他們,一面也傳達朱由校的善意,一面暗中探聽訊息,基本上摸清了此次內附的三部心思。

此時的喀爾喀三部其實還算強盛,至少林丹汗當初就無法壓服他們,沙俄東侵也無力對付他們。

他們完全可以不用臣服大明,逍遙自在的做個草頭王。

但他們來了,雖說有迦楞活佛勸說的原因,但大明上下還是有疑慮的。

陳夏弄清狀況後,才明白他們為何願意臣服大明。

原來此時的漠北地區,已經開始有外患了,當初達延汗分封了左右翼十二部後,蒙古大致分為三大區域。

漠南、漠北和漠西,漠南這時代被林丹汗統一,又被大明收服,只剩下科爾沁,也是上表臣服,只是保留自治罷了。

可漠西一帶的部落,這些年強盛起來,原本他們和林丹汗關係好,可後來疏遠了,並跟漠北交惡。

這一來漠北壓力就大了,既要提防漠西蒙古,又要防著大明北征,爭執了許久後,才下定決心,投靠大明,集中力量死磕漠西。

這事放在中原恐怕有人覺的不對,明明漠北漠西都是蒙古部汗國,為何他們要死磕,竟然願意投靠不是同族的大明。

其實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漠西蒙古一向跟漠北不和,互相間征伐從明代早期就開始了。

這要從元朝貴族回到草原說起,被大明擊敗的蒙元貴族,到了草原後分裂成瓦剌和韃靼。

漠北和漠西其實都是瓦剌統治,跟明朝的關係其實比韃靼跟明朝的關係更好,除了也先時代跟大明大戰過一場外,其他時期幾乎都是和好的。(土木堡之戰)

倒是韃靼跟明朝,幾乎連年征戰,雖說沒有瓦剌跟大明那樣的大戰,可小打小鬧幾乎沒停歇。

後來達延汗強盛,瓦剌被趕出漠北地區,仇恨在那時就結下了,自此漠北跟漠西衝突不斷。

漠西蒙古此時是五大部,分別是衛拉特、準葛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和土爾扈特,統稱衛拉特蒙古。

從瓦剌西遷後,漠西五部一直由衛拉特部擔任盟主,現在的大汗是固始汗,其祖父衛拉特部首領,他後來成為和碩特部領袖,就任大汗。

三年前擊敗盤踞在青海的喀爾喀部卻圖汗,並應達~賴和班禪邀請,率兵進入烏斯藏,擊敗藏巴汗。

這是烏斯藏宗教之間的爭端,大明並未插手,讓他壯大成為烏斯藏實際上的大汗。

卻圖汗和藏巴汗都是支援紅教,抵制黃教,漠西蒙古信奉黃教,這也是林丹汗原本跟漠西蒙古關係極好,後來卻得不到他們支援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