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七章 朱由校的好奇(第1/2頁)
章節報錯
早被交代過的夏完惇,對李翠娥一家也很好奇,聽多了夭夭說的,自己師傅跟奶媽一家的感情,他天然的覺的親近。
熊老實都當老太爺了,還是侷促的搓著手,但眼神中那溫和完全是一種當爺爺的慈祥。
李翠娥歡喜的誇道:“這孩子好,長的也好看……”
夭夭咯咯笑著撒嬌道:“媽媽盡說他好話,夭夭都不好了,我可不依。”
“好,夭夭最乖的,哪有不好的。”
一下午在熊家快樂的過去,吃過晚飯後陳夏他們才回去的,期間吳松、吳柏兄弟兩也過來一趟。
“姑爺,下午宮裡來人,皇上讓姑爺明日早朝後進宮。”
回到家的陳夏,就接到這訊息,笑呵呵的表示知道後,問管事林雲道:“林叔,吳伯現在過的好嗎?身體如何,有經常走動嗎?”
林雲恭敬的回道:“吳管家身子骨很好,不過不常進城,倒是常讓人帶些時令菜蔬過來,咱們這也常派人過去看望。”
“嗯,那就好,都是一家人,可別生疏了才好。”
“明白的姑爺。”
主僕兩一問一答,說的是客氏原來那管家吳良,如今奉聖夫人府沒了,家裡的僕役,大部分給他們自由身,可還有一些沒出去的。
一些年紀大的又沒子女的,要自由身沒用,陳夏索性讓他們去莊子上生活,養著就是。
還有一些年輕的因為身份不同,不能出去,全部被陳夏帶走,一部分去了奉聖宮,還有一些跟他南下去伯爵府。
這些基本上都是宮中出來的,倒也不是白養,一個個都人精似的,能幫得上忙。
第二天陳夏進宮,朱由校劈頭就問:“朕聽說你收了個徒弟,其父是嘉定縣知縣,還是什麼幾社的首領,可是真的?”
“咦!皇上訊息靈通呀,我在江南收徒,您這在北京城都知道。”
陳夏一副驚奇的模樣,當然是裝的。
朱由校瞋目道:“別打岔!說說幾社是幹什麼的。”
陳夏明白,皇帝都是厭煩民間組織的,特別是江南的民間組織,一向被朱明皇室厭惡。
其實在東林黨之前,明朝皇室就對江南不友好,特別是蘇州,賦稅被訂的極重,就是故意讓這的人吃苦的。
這要說到一件公案,朱元璋在爭奪天下時,有兩大對手,陳友諒和張士誠。
最強大的陳友諒被擊敗後,朱元璋對他並不反感,成王敗寇的事罷了。
可實力最弱的張士誠敗了,朱元璋卻差點氣瘋,原因是蘇州人對張士誠的支援。
明明戰鬥力不強的蘇州人,在守城戰中爆發出驚天的不要命。
不僅讓朱元璋損失慘重,而且蘇州被攻克後,大部分的人採取不合作的狀態,張士誠的子嗣全被人保護著逃亡走了。
這讓老朱情何以堪呀,因此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對蘇州採取苛捐重稅的態度,讓這魚米之鄉的百姓,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才出了一口惡氣。
而在明朝建立之前,江南最繁華的就是蘇州,連南京都比不上,並且讀書人又多,應該說是南直隸真正的中心。
偏偏東林黨後來也是選擇這裡,作為基地,朱由校不感冒也就很正常了。
“皇上不知道幾社的宗旨呀,那臣講講哈。”
陳夏一點不慌,甚至揹著手學起老夫子的形象,抬頭挺胸道:“絕學有再興之幾,而得知幾神之義,謂之幾社也!”
“說人話!”
朱由校氣樂了,走過去一腳踢在他小腿上。
陳夏假假的“哎喲”一聲,好委屈的望著他,被他一瞪,假模假樣的憨笑幾聲後解釋起來。
當然不是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朱由校豈能不知這話的意思,他解釋的是幾社成立之初的緣由,和成立之後作為。
“這麼說夏知縣還是復社的創始人之一嘍?”
朱由校眉頭又皺起來,聽完解釋後,他對幾社其實已經沒意見,幾社的確不參與政治,只是做學問。
抨擊時局是有,可大明的傳統是不禁止言論,只要不是煽動百姓的,愛抨擊朝廷是不管的。
大明對言論自由其實極為縱容,不然也不會又那麼多謠言,連朱元璋都被罵屠殺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