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 偶遇和擒拿(第1/2頁)
章節報錯
東林黨崛起於萬曆中晚期,張居正死後造成的權力中空,讓大批的江南士子上位。
萬曆的獨寵鄭貴妃,引發了三大案,而這三大案恰恰讓東林黨勢力迅速膨脹,已經到了危及皇權的地步了。
天啟皇帝繼位,又是東林黨和英國公幫他奪回帝權的,英國公是勳貴,不參與朝政,這更是讓東林黨權勢滔天。
竟然到皇帝任命官員,都要看他們眼色,天啟只好重用太監製衡東林黨。
天啟三年,魏忠賢被任命為東廠督公,開始了一系列的栽贓、陷害,清除東林黨的戰爭。
但魏忠賢沒文化,被依附的浙黨、楚黨、齊黨一幫人教唆著,的確幹了許多喪盡天良的事。
天啟五年,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東林黨干將被清除出朝廷,但這時天地異變開始了。
朱由校像是開竅了一般,明白制衡不是糾枉過正,下令停止下作手段,任何罪行必須要真憑實據才能定罪。
並把奉聖夫人送出宮外,斬斷魏忠賢的臂助,重新重用駱思恭,執掌錦衣衛,東廠不得凌駕於錦衣衛。
這讓楊漣等人逃過一死,但天啟的一番操作,讓東林黨損失慘重,那就是赦免熊廷弼死罪,並暗示他為自己伸冤。
魏忠賢此時才發現,皇帝這一番操作,比自己攀咬人的手段高明無數倍。
熊廷弼當初遼東戰敗,完全是東林黨造成的,作為遼東經略的他,手上竟然只能指揮三千軍隊。
遼東幾十萬的軍隊,指揮大權全部在巡撫王化貞手上,而這位正是東林黨干將。
從內閣到兵部,全部的軍隊物資,都是送到王化貞手上,熊廷弼是楚黨,一根毛都得不到。
這一次的伸冤,熊廷弼是大張旗鼓的告知天下人,從自己赴任開始,收到多少物資,一直到自己的戰略被否決。
一樁樁、一件件說的明明白白,這下東林黨暗中爭權奪利的嘴臉瞞不住了。
熊廷弼可不是武將出身,他同樣是文官,進士及第從知縣幹起來的,文人咬文人入木三分。
這一戰東林黨幾乎被打壓的抬不起頭,因為遼東死太多人了,幾百萬漢民被屠戮,百姓的恨意找到宣洩口。
天啟皇帝順勢罷免不少黨人,推行商稅減輕農稅,更是讓草民擁護萬歲。
這些年朝中力量基本平衡,不是九千歲的魏忠賢老實了很多,無法鼓動江南百姓反對的東林黨,更是老實。
陳奇瑜是當初魏忠賢盯死的《東林點將錄》中人,自然要小心謹慎,不然不死也得脫層皮。
他可不是楊漣,醒過味的皇帝會顧及楊漣當初的擁立之功,不會對他下死手,他可沒這福利。
更不是孫承宗、袁可立,人家是皇帝的老師,而且是很敬重的老師。
半個月後,錦衣衛查不到紫菱的下落,開始放鬆京畿地區的緝捕,認為她已經逃出京城。
陳奇瑜行動了,親自送紫菱去天津,上船離開。
作為右僉都御史,他有監察百官的許可權,兵部右侍郎更是有督查衛所軍隊的權利。
天津作為京師門戶,這裡的衛所是重中之重,他親自來一趟很正常。
但世上事往往天不從人願,陳夏在那事過後找不到兇手,其實已經放棄。
無所事事的他除了修煉外就是讀書,這天剛好他解到訊息,自己那便宜父親,把奶媽李翠娥一家送上京來。
他的確被勾起親情了,親自帶人去天津碼頭迎接,而不是等在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