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家規在我看來還挺多的,其實在我們家也沒有誰特意說過什麼是家規?

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只是有些事在某些方面爸媽會在日常生活中無形的影響教會我們。

有些從小養成的習慣一直保持著到長大之後倒是得到了身邊不少人的讚賞,而有些習慣有些時候難免會有些讓人感覺尷尬。

在我家吃飯的規矩很多,我們家是個大家族,雖然不是村裡的宗族姓氏,但從太爺爺帶著大爺爺他們遷移下來開始就定居在我們這個小山村裡了。

小時候爺爺跟我們說過我們的老家最開始是在廣東,後來因為那裡的糧食不夠吃就舉家搬遷到了江西贛州,再後來因為戰爭抓壯丁的緣故,太爺爺便留下爺爺一人在贛州老宅,帶著大爺爺來到了我們現在這個村裡。

小爺爺年紀不大的時候就落戶在了外頭不在太爺爺的身邊,那時候太爺爺身邊只有大爺爺一個孩子就免去了被抓壯丁的結局,爺爺是後來才從老家搬下來跟太爺爺他們重新匯合的。

小時候我不是很理解為什麼在廣東這麼好的地方太爺爺他們要搬走?一次趁著跟爺爺聊天的時候問他道:

“爺爺,廣東可比江西發展好,廣東這麼富裕的一個省份,江西現在發展的都不如廣東,當初為什麼就一定要舉家搬走呢?留在廣東不好嗎?”我小的時候廣東的發展已經比江西的好很多了,記得那時候爺爺聽了我的話嘆了口氣悠悠開口說道:

“傻孩子,那時候的廣東可沒有江西那麼好呀!江西那時候有地能種水稻,那時候可是出了名的魚米之鄉呀!當年如果不搬走的話我都說不定會怎麼樣呢?”可能是爺爺他們經歷過那個餓死人又兵荒馬亂的年代,所以在吃食這一方面對爸爸他們兄弟姐妹幾個樹立的規矩特別多。

爸爸他們從小就是這麼過來的自然而然對我們在這方面管的也嚴,在我們家飯桌上的規矩尤其多。

比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吃飯的時候如若長輩沒有動筷子夾的菜,小輩們是不能第一個動筷去夾著吃的,夾菜吃的時候也只能夾菜碗裡最靠近自己這個方向的,當大人和孩子們同時夾一碗菜的時候小孩子一定要等大人夾完之後才能動筷,尤其不可以用筷子越過大人的筷子交叉著去夾菜。

盛飯不可以用力用力擠壓碗裡的飯,盛好了飯把飯放在桌上的時候是絕對不可以把筷子插在飯裡的,這個動作只要一做那是立馬就要捱打的。

端碗吃飯的時候必須端到碗邊和碗底,不可以一個手掌全拖住碗底,上桌吃飯是不可以不端碗身體撐在桌上吃飯的,上桌吃飯的時候還不可以沒吃完米飯就端著飯一邊吃一邊玩,必須是吃完了飯才可以放下碗筷下桌。

吃飯是絕對不可以在最後還在碗裡剩下一些飯不吃完的,特別是我們家是種水稻的,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在我家是不可以存在的,爸媽是會守著你看你把自己碗裡的飯吃到一顆不剩的,絕不允許浪費!

小時候我們吃飯的時候媽媽就會跟我們說不可以浪費糧食,但她從來不是直接說要我們把碗裡的米飯吃完而是帶著微微有一些恐嚇的語氣配上生動的表情繪聲繪色的說道:

“吃飯的時候呀一定要記得把自己碗裡盛的飯一顆不剩全都吃乾淨,要是在碗裡有剩飯的話,那以後就要出大事了!你們吃完飯碗裡剩多少粒米飯你們長大之後就會在你們臉上長多少顆麻子,看到我們隔壁村裡的那誰誰誰了沒?他的臉上長了不少的麻子就是小時候不聽話,吃不完飯剩在碗裡現在長大了就得到報應了,你們以後長大了是不是也要像他一樣一臉麻子呀?”我們一聽這話誰都不想臉上長麻子,當下立即麻溜的把碗裡剩的一顆飯粒都給吃的乾乾淨淨。

爸爸則每次都跟我們說盛飯的時候不要一下盛那麼多,自己想吃多少盛多少,在自己家裡多盛幾次都沒事,只要不浪費就行!

長大之後跟媽媽聊起兒時她跟我們說的這些話時她卻很感慨的同我們解釋道:

“你們這一代的孩子還都是幸福的,從小就有米飯吃還能吃得飽。我們小時候經常是吃不飽飯的,而且每次在吃飯前外婆為了能省些家裡的糧食都會煮上很多紅薯,並且要求我們幾個在吃飯之前一定要先吃光一碗滿滿的紅薯。我不知道你姨媽她們當年是怎麼想的?反正我從小就特別討厭幹吃一碗紅薯撐肚子,一碗紅薯下肚之後是很撐肚子的,這樣我們就吃不了家裡多少米飯了。我小時候就經常端著滿滿的一碗紅薯跑出去,自己吃一些再丟一些給家裡的豬吃,一碗吃完之後就高高興興的跑回家跟外婆說我都把紅薯吃完了,可以開始吃飯了。我可能是小時候吃紅薯吃多了的緣故吧!小時候就腸胃不大好,後來本以為跟你爸爸結婚之後可以不用再看到哪兒哪兒都是紅薯,沒想到在跟你爺爺奶奶他們分家之前每天飯桌上都能看到紅薯,我當時真的是看到紅薯就反胃。我就特別佩服你小姑,竟然這麼喜歡吃紅薯,還喜歡用紅薯煮飯吃!真的是!”爸爸看著媽媽無奈的笑著解釋道:

“那時候真的是家裡條件有限呀!家裡就這麼點地,人口又這麼多,可不得多吃點紅薯少吃點飯嘛!煮熟的紅薯配飯吃著也還好吧?”爸爸此話一出我們姐妹幾個全都不自覺皺起眉頭,互相對視一眼一臉苦大仇深的齊刷刷的搖搖頭,紅薯煮飯的記憶對我們來說真的是太不好了!

我的小姑是我們那兒的初中老師,我們姐妹幾個讀初中的時候都是跟在她身邊學習生活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