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就決定由你來當這個偶像了(第2/3頁)
章節報錯
“證明你不需要他。”鹿正康按住他的肩膀,“只要能經濟獨立,就不需要依賴家裡了。”
張英軒哭笑不得,“大哥,我一個高中生怎麼經濟獨立,誰都像你一樣,年紀輕輕就能搞出人工智慧賺錢嗎?”
鹿正康很認真地解釋:“你先別考慮賺錢的問題。而是你要先有獨立出來的信念。這不是向你父親證明自己很厲害,然後期待他給你幾句鼓勵。真正經濟獨立的話,你要得到的是社會的承認。”
“好。”張英軒有些退縮,但他還是點點頭。
“那麼接下來咱們才應該考慮如何賺錢了。”鹿正康搓搓下巴,“咱們這個年紀打工是肯定不行的。還是得發揮特長。”
鹿正康開始一條條分析張英軒的優勢,他這副樣子讓張英軒忍不住樂了,他捂著頭傻笑,又俯在欄杆上嘆氣。
“咋了嘛,你認真點。”
“我覺得真有意思。我們兩個小孩急著走進大人的世界。以後我們會後悔嗎?”
“會。不過若是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此分別,今生沒有再見的時候,我們會更後悔。”
“不論你有什麼打算,我都支援。我先回去和我爸商量商量,要是不行的話,咱們就想辦法搞錢去。”
鹿正康嘻嘻笑,“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關於那個轉校生的事情,鹿正康還是耿耿於懷,他相信自己的記憶不會騙他,那不是某個名為仇瓊珠的女孩,而是那個特定的仇瓊珠,那個春芽新幼兒園裡一起學習的四小隻裡的一員。那個會為了支援表哥而去染髮的孩子。那個想法最清奇,讓人覺得她是異世界而來的公主的孩子。
她是鹿正康今生記憶裡的一個環節,一顆永遠璀璨的星星。
不知從何時開始,他們不再互發郵件,鹿正康翻看記錄,發現他與仇瓊珠最後一條互動郵件停留在四年前,那是小學畢業的夏天。仇瓊珠在郵件裡提到閩粵市的生活,她交了新朋友,有了新煩惱。曾有一段時間,他們四人會積極地發郵件聯絡彼此,就好像攥著風箏的孩子,希望它永遠不會脫手。
如所有學生時代的友情一樣,空間上的隔絕會斬斷社會關係的合作,成長的悲喜則會抹去所有回憶。
風箏終於去了雲裡。
四年後,風箏回來了。
鹿正康莫名其妙就想到一句古詩: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文天祥的四年留下了南宋末最鮮紅壯烈的一筆,仇瓊珠的四年又發生了什麼,好讓她成為一個完全的陌生人呢?
他把轉校生的事告訴了蘇湘離。她激動地給仇瓊珠的郵箱發了許多訊息,可都沒有回覆,也沒有已讀的標識。彷彿那是一個被時代廢棄的舊郵箱筒,所有信件都只會石沉大海。
18:26“鹿正康:你最後一次聯絡她是什麼時候?(已讀)”
18:16“蘇湘離:四年前。(已讀)”
張英軒的回答也是一樣。
差不多就是那年,準確的說是四年前的夏天,仇瓊珠主動切斷了與他們的聯絡。茫茫人海中音信全無。曾有一段時間,還年幼的蘇湘離擔心老朋友是遭遇了什麼不測,打算報警,還是她爸媽勸住的。
那之後,他們不再提起仇瓊珠。
週五放學時,智慧機器人白先生照舊來接送張英軒,鹿正康也照舊要乘軌道車去找蘇湘離。他們在校門口分別的時候,互相道了一句加油。
張英軒的父親是一位不算特別成功的商人。兒子出生後不久,他與妻子離異,這麼多年來沒有續絃。他大抵是個用情很深的人,否則不會對離開的妻子這樣念念不忘。按理說他頗有家資,不會因為物質的貴乏導致婚姻破碎,導致他們分別的緣故只是因為愛情觀念的不和。
他仍舊愛著妻子,而妻子卻不再愛他。
張英軒成為父親情感缺失後的一個寄託,他們的父子之情非常深厚,卻從來無法抹去暗藏的悲愴色彩。
每週五的晚餐都是在父親公司的食堂解決,飯後他們一起回家,週六週日是張英軒獨自在家,這樣算起來,他們父子相處的時間也真是短的可憐。
“爸,我能不跟你走嗎?”張英軒輕輕放下快子,但依舊盯著餐盤上熱騰騰的米飯。
“你一個留在這兒,我不放心。”他父親也很鄭重地停快,一下子把場面從溫馨的餐桌交談,變成了你來我往的正式談判。
張英軒不自覺地又抓起快子,“我在這兒挺好的,這麼多年也差不多是一個人生活。”
“英軒,你是捨不得這裡的同學吧?你到了國外也是能交朋友的。語言溝通對你來說不是障礙,江浙市很大,對全世界而言卻又太小,難不成你能一輩子留在這裡嗎?”
父親的言語裡有商人的循循善誘,假如張英軒的意志不堅定,左右搖擺,那麼很快就會被說服。
說實在的,對張英軒來說,跟隨父親去國外不失為一條輕鬆的人生道路。
朋友的交情再好,也不如親人,更何況父親這樣愛他,不會叫他在物質上受冷落。
“我要留在這兒。因為我答應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