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〇六章 劍道元靈(第2/3頁)
章節報錯
那劍氣白虎雙眼碧綠,眈眈而視,忽得朝李家兄弟撲去,嚇得三個小娃驚叫不已,玉衡子吒一聲孽畜,卻見這道劍氣竟真個哀哀倒退,抱頭蜷臥,若非其通體毫光,且無走獸腥臊之氣,與活物是毫無分別。景天見狀也是讚歎不絕。
“景師侄,這便是劍氣化形,貧道苦修百年方才練就,於你而言,不過是劍道伊始。須知這劍氣化形,有三十六重關竅,歸根結底卻不過兩個字。”
“還請師叔解惑,卻是哪兩個字?”
“真幻。”玉衡子伸出一根指頭,“真者為陽,空幻為陰,陰陽相合,方成元靈。吾等修士吐納天地靈氣,合以人身大藥乃得法力,法力為物,形質真實不虛,若想陰陽相濟,尚須一物互補。你且說,如何煉真為幻,摶陽轉陰?”
“弟子不知。”
玉衡子嘴角一抽,“神劍本宗果然獨樹一幟,傳道授業頗有良方,想來師侄修行是純憑自悟,這倒是……倒是天資洋溢。”
“呃,弟子仔細回想,似乎曾在師兄身旁聆聽教誨,他說唯一心可顛倒陰陽,大抵是神念之妙,化實為虛。”
“不錯,所謂劍氣化形,最是離不得一道神韻,若無此意,萬萬化形不成。倘使你從未見過白鵝,如何能將之顯化?照貓畫虎不過徒增笑耳。叵耐人心各異,萬事萬物於不同人而言,所思所想,所見所聞亦有不同。好比盲人摸象,得象腿者稱其為柱,得象耳者稱其為扇。即便是一草一木,亦難窺全貌,君子得其筋骨,小人得其髮膚。然二者御氣化形,旁人皆知其所類為何。故除卻太陽神意能造化萬靈,下者皆是求其意而忘其形,這便是劍氣化形的最上妙義。”
景天將這番話細細思量了,一時間頗有所悟,種種迷竅豁然而通,他又躬身請過,再問玉衡子,“敢問師叔,弟子仍有不明。神念非虛,如何能煉真成幻?況且即便以神韻反哺法力,化形之物也不過是心相之身,倘如神念不存,便要渾渾噩噩,散歸天地,如何能自生元靈?”
“師侄,爾須知,虛實本無相。這天地萬物,生髮衰亡,昨日生,明日死,其存也忽焉,吾等生靈如何能知其為真?無非心神之變,觀其非死者,即生,觀其非生者,即死。心念一轉,剎那脫離樊籠,而投身茫茫,無生無死,非假非空,不在此岸,亦不在彼岸者,其之謂何?”
景天聞言忖度,不由慨然,“神念非虛,而虛實亦盡出其中矣。元靈者,非死也,化形劍氣與神韻相合,不與吾心混同,自由自在,吾知其不死,故其能自生自滅。”
此時他已隱約窺見門徑,倘若能苦心研習,或許便能領悟劍氣化形之術,不須再借劍意施為。
“不錯,景師侄,你既知虛實之變,就應當不拘於物,你這道劍意奧妙無窮,豈止化形之用?今日你脫一窠臼,明日便能光照山河。”
“大道無涯,若想有所得,恐怕耗費一生都難窮盡萬一。”景天點頭應是,隨即起身再拜,“多謝師叔提點,弟子景天銘感五內。”
玉衡子微笑頷首,“吾亦是拾人牙慧,師侄,你要記得,莫愁前路無知己啊。”言罷,他這便告辭,騎虎騰空而去。
唐雪見回來時就看到景天在院中徘徊,若有所思的模樣,她便問,“你莫非是撿到錢了?”
“啊?沒有啊。”
“那你笑得這麼開心?”唐家姑娘笑謔道。
於是景天將今日與那崑崙來的師叔所談劍理具以告之,唐雪見也大有所悟,她轉念又疑道,“這位玉衡子師叔道行甚高,為何他卻不曾領悟劍意?”
“想來也是知易行難吧。”景天十分惋惜。
唐雪見上下打量他,一副審視的模樣,“我看就是師叔運氣不好,不像某人,整天遊手好閒,劍道進境還能一日千里。”
“你莫取笑我。”景天拍拍胸脯,“我景大爺好歹也是堂堂神劍門的傑出弟子,論及天資,那也是天上罕有,地上無雙。”
唐家姑娘見他竟有了說俏皮話的氣力,心中不由寬慰稍稍,她把話鋒一轉,說起宗門事務,先前她已飛劍傳信回稟,在外弟子皆從門中來信得知天下寺廟之患,紛紛著手勘察,這一來立即挑動了劫數,如今南疆、兩河一帶、西域以西等地已有亂象,信眾群聚滋事,僧道之流意圖封疆裂土,正道與邪修衝突不斷,死傷觸目驚心,好在終究邪不壓正,一處火起,八方馳援,凡俗神殃往往不出旬日便告消解。
情勢雖在掌控,只是正道處世仍需謹慎,某地愈是崇信之風盛行,愈是能揪出禍亂根苗,自古凡俗多信鬼神,神祠叢林無數,不單邊鄙之地民智未開,須仔細搜檢,正道門派也多是教法一體,似有尾大不掉之患。
“劫數深重,你我二人更需小心應對,巴蜀一帶現有本門前輩十餘人,稽查廟宇之事有他們負責當能確保無虞,方才大師兄又傳信來,讓我們上蜀山去駐守盤古之心,監察神樹根系,若有天界來敵,應盡力阻攔。”
景天不禁皺眉,“這卻是為何?”他一心想做出一番事業,好獲得前往青鸞峰的資格,宗門這般安排莫非是將他調去閒職,叫他如何能出頭?
“你可知那些廟宇裡祭拜的都是天界眾神?”唐雪見語出驚人,“自雲祖師絕地天通,四百年來人間竟仍與天界藕斷絲連,封神邪法或許就是神界傳下,用以壞我門大計。”
景天亦是臉色凝重,“這樣說來,一旦我們稽查天下道觀佛寺,神界恐怕會有動靜。”
“正是如此,大師兄亦知你心意。渝州城裡天下監察已成氣候,我們再多停留也是空耗時日,不如辭別了鄉親,這就上蜀山去,若能緝拿神界來敵,便是大功一件。傳說蜀山自古多劍仙,仙劍派亦是大名鼎鼎,久有耳聞,不知比我手中劍器如何。”唐雪見語帶豪氣,竟有鬥劍巴蜀的志向。
聽聞神劍門高足辭別的訊息,第二日渝州百姓紛紛出城相送,景天二人感佩恩情,依舊是騰空而去,不曾停留。
他們此番出行,唐雪見身畔多了幾個隨侍弟子,景天不曾讓李家三兄弟跟從,只是與李瀾約定,待他們三兄弟成年後,再接來身邊管教,臨別之際三兄弟多有不捨,約定了要常常相見,不可斷了雁信。
一行人趕至蜀山,先去拜會了仙劍派,將隨侍弟子們安頓在此,又至盤古之心見過神劍門駐守的前代弟子。
神劍門欲圖讓人界脫離輪迴,最緊要的關節便是蜀山、崑崙兩地,前者為盤古之心所在,後者為九泉靈脈所繫,缺一則人界大亂。
相傳盤古之心乃天地紐帶,地脈中樞,七十年前楚寒鏡攜門派弟子來此佈陣設法,一來分離神樹根鬚,二來聚攏盤古元靈,三來隔斷人、神兩界,只待集齊五靈珠,便可發動大陣。只是五靈珠乃劫運之寶,尋常時候絕難現世,唯有天下大亂之時方能齊聚,故而盤古之心內的顛倒兩界空明大陣從未能啟動。直至如今,神劍門已集齊土、火、風、雷四枚靈珠,只餘水靈珠遲遲找尋不到,此物卻是在女媧後人紫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