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怕主觀偏見影響鹿正康的判斷。

鹿正康從這些文章裡,讀出的不只是宗教的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他窺見了其背後更深的哲學理論。

他對那些過於玄奇神妙的描述不置可否,對於一些同自己曾經接受的科學理論有衝突的地方也不偏從。

這些經文裡最得他歡心的無疑是《金剛經》,其中蘊含的一套完滿的“是名即非“的思辨體系叫他嘖嘖稱奇。

佛教充滿各種前後的矛盾,這在鹿正康看來,實在是因為太過死板的體系,前人的言論被奉為真理,不敢稍有譭譽。

若要鹿正康說,他未來自創一派,講那些不實的經典統統一把火燒個乾淨,才是痛快,才是護佛。

五月十四,當夜,鹿正康睜開眼。

一位老媽子偷偷來到他床前,看到他在看自己,臉上既羞愧又難過。

這位是孫王氏,今晚是她與另一位老媽子當值,她對鹿正康拜了拜,然後湊近他,在耳邊輕輕把自己的祈求說了一遍。

原來她家裡有一個小女兒天生體弱多病,又是風寒入體,更兼有早夭之相,這種情況是藥石難醫,和尚們見了都搖頭不語,而哪怕真有什麼仙丹靈藥,那也不會是貧苦人家能接觸的。所以知道鹿正康非同凡響後,孫王氏就留了一個心眼,偷偷收集了鹿正康的“回龍湯”,回去煮雞蛋給孩子吃下,果然病情稍有好轉。現在她就是想求幾滴鹿正康的指尖血給自己的孩子喂下。

鹿正康聽完,思忖一下,看著孫王氏熱切渴盼的神態,這飽經風霜的粗糲臉龐暗示著常年的日曬雨淋,似乎與大地土壤有著某種連結。

他走神了。

人的行為與存在的境地絕不是割裂的,獨立的,而是互相聯絡的。

《華嚴經》中有一“帝網珠”,說天神帝釋天宮殿裝飾的珠網上,綴聯著無數寶珠,每顆寶珠都映現出其他珠影。珠珠相含,影影相攝,重疊不盡,映現出無窮無盡的法界,呈顯出圓融諧和的絢麗景觀。

這不斷運動、變化著的帝網珠其實就是一切宇宙、生靈,非生靈,它們一起構成一張大網。每顆帝網珠都不是單獨出現的,其每次改變都有背後的絲線拉扯,這些絲線又聯絡到其他帝網珠上。

鹿正康陡然感悟,再看眼前的孫王氏,恍惚就能看到她在田間辛苦勞作,在家中努力編織,生火做飯,照顧小孩,更往前的,她的青年時代,她的幼年時代,曾經的孩童已經如此模樣,未來更只是一抔黃土。

每個人都是一條河,而相遇在不同的河段,就彙集出塵世的海。

鹿正康輕笑起來,發出細細的呵呵呵聲。

孫王氏痴痴地看著鹿正康的笑臉,她也在一瞬間感同身受。

鹿正康對她開口說道:“去把她帶來吧。”

然後他側頭又對窗外說:“你去吧,一切無恙。”

原來是守護他的武僧不知何時出現在窗外,隨時準備制止孫王氏。

孫王氏臉上淚水縱橫,她感到了巨大的辛酸苦楚,這些苦難原本並沒有給她帶來傷感,直到她遇見如此溫暖和煦的陽光,這才意識到周身的冰雪已經快淹沒了故作堅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