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過大禮,覺光起身,再看鹿正康已經有了不同的感覺。

他心想,天佑少林,降下佛子,人間正道又能多一份力量了。

這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對待他不能如同對待一般的孩子那樣,而是要把他當成佛祖遺落世間的珍寶,菩薩在地上的化身。

心中歡喜的覺光此時才意識到天已發亮,一輪紅彤彤、熱乎乎的朝陽正從東邊的山脈缺口升起,暈開一大片金燦燦的朝霞,氣勢磅礴,這在和尚看來,是老天讚許。

他小心地抱起鹿正康,施展輕功回到別院。

一路穿林跨石,不過半刻鐘就到了地方,此時,早起的老媽子們已經在尋鹿正康了,有一位見到覺光這禿驢懷裡那孩童正是自己要尋的,趕緊跑上前,嘴裡埋怨覺光,小心接過孩子。

覺光對她合十一禮,“善信,此乃我少林佛子,稍後待我稟告了方丈,就會把他接走。”

鹿正康對他搖搖頭,覺光一驚,“佛子可是不願見方丈?”

鹿正康再次搖頭,這次覺光就有數了,“是了,佛子常在這逸姑別院,想來不願離開。”

老媽子聽到禿驢這麼正經的話,心裡也打鼓,低頭打量懷裡的小孩。

面板光潔如白瓷,沒有半點絨毛,發著一層瑩潤的寶光,雙眼半閉,神態恬淡,好似悲憫的菩薩神像,叫人由衷生出畏離心來。

而鹿正康察覺到了她的目光,睜開眼,露出一雙皎月般透亮的眸子,衝她溫柔一笑。

“這孩子!他……”老媽子驚叫起來。

覺光笑道:“善信有福能抱起佛子,身後必能不墜惡道。”

老媽子心中又是惶恐又是歡喜,竟然不敢再抱著鹿正康,連忙把他遞迴給覺光。

黑禿驢嘆了一口氣,“終究福源不足。”

他把鹿正康放回炕上,急急忙忙回去寺裡了。

周圍的嬰孩們紛紛向鹿正康圍攏來,用迷惑不解而天真爛漫的眼神盯著他。

鹿正康盤坐著,姿態純實,就有聰慧的小孩跟著學,用一雙小手攥著腿疊在一起,有用力過猛的,打個趔趄倒在炕上,嘻嘻笑起來。

老媽子們圍著炕沿,用審視的眼光看著這一幕,如此不尋常的景象,以及鹿正康脫俗的儀容,漸漸叫她們認可了一點,那就是這個孩子是菩薩轉世,天生不同。

有了這個認知,她們由衷升起滿足感與敬畏感。

老媽子們輕輕退出廂房,開始熱烈的交談,臉上洋溢著滿足八卦心理後的歡暢心情,在她們看來,這是一個巨大的談資,能讓她們從村裡的無聊婦女群體裡脫穎而出。

這其中有一位王姓的老媽子有些心神不定。

她的同伴問她,“你這是咋了?”

孫王氏搖頭不語。

她們在這裡聊天,一群和尚匆匆來到別院。

為首的穿著袈裟,是個灰須老頭,周圍也是一群中老年人,覺光老老實實陪在末尾,跟三孫子似的。

穿袈裟的就是少林方丈了,他站在窗外朝屋內張望,看到榻上的鹿正康似乎半寐,和氣一團。

方丈以法眼觀之,斗室之內,卻暗藏天地。

鹿正康的氣機高邈,時而如山間清風,時而如河海暗流,是冬日寒梅瓣上的霜雪,是深澗青苔於正午汲取的第一縷陽光,是流淌在羚羊體內的汩汩熱血,是一切自然,一切運作中的現象。

見識這般妙相後,方丈對周圍的和尚們點點頭,大家都鬆了一口氣,露出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