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個苦命娃,唉!算了,以後跟著我這個老禿驢,安心當個小禿驢吧!”覺光抱起襁褓,施展輕功往寺裡趕去。

鹿正康聽到耳畔小風忽忽地吹過去,自己像是坐在一顆皮球上,一起一伏,顛顛噔噔,他終於是頂不住睏意,再次睡著。

……

再醒來,卻是開始一段全新的人生了。

小嬰兒要養活還是很有點難度的,少林寺已經收養了許多棄嬰,於是去左近的劍川鎮僱傭了幾位老媽子,讓她們幫忙照顧小孩。

為了避嫌,嬰兒專門養在寺外的一個小別院裡,有幾位年輕僧人守衛,也免了一些豺狼虎豹襲擊。

鹿正康算是最乖巧的小孩,畢竟不哭也不鬧,人也長得可愛,所以最得那些老媽子的歡心,這些中老年婦女帶來熱過的牛羊乳,或者是熬成漿的米粥,輪著三班倒,一個個把小孩子餵飽,伺候屎尿,很有耐心。在她們看來,這是積德行善,當然報酬還是得拿的。

和尚們雖然建起寺廟佛像,受香火供奉,很有錢的樣子,但一來少林是禪宗,不是淨土宗,所以相對清貧,二來手頭的錢多用來收購藥材、翻新院落、粉飾金身,所以這群禿驢窮得很,給婦女們的報酬其實都是些開光的手串、手抄的經文之類的。

鹿正康聽這些嘴碎的女人聊天,知道她們會把這些開光的飾物賣個好價錢補貼家用。

這旅遊經濟果然是一脈相承。

後世去逛寺廟的人總少不了買些所謂開光的佛珠之類的,普普通通的東西還能賣出離譜的高價,真不知道是信徒虔誠,還是和尚會做生意,又或者,只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

小嬰兒的大腦很活躍,也很幼稚,活躍是發育活躍,幼稚也是發育幼稚。

所以鹿正康睡的時間很多,佔據一天的大半時光。

如今沒有了蟲子的夢境世界,他的夢變成了普通的夢,他的睡眠也只是為了睡眠。

一切回到簡單平凡的日子。

有時候半夜會驚醒,他餓得睡不著,就看看廂房窗戶漏進來的月光。

山林的夜風吹拂,嘩啦啦的葉片摩擦聲,伴著知了的鳴叫,夏天的意境只此就全然表露無疑。

院落裡的小池塘很熱鬧,雖然鹿正康無法親眼看到那一汪水潭,可他能聽到,浮萍碰撞的細語,睡蓮的訥訥夢話,蜻蜓點水聲,還有蛤蟆入水聲,噗通一下,攪碎月光。

鹿正康往往只能享受短暫的寧靜,因為總有其他孩子也會半夜醒覺,他們大聲哭喊起來,一下就毀去所有的美景。

躺在涼蓆上守夜的婦女被高聲的啼哭驚起,掌著一豆油燈,挨個安撫這些小嬰兒。

要是讓他們把所有孩子都吵醒,那晚上就不用睡覺了。

鹿正康總是藉機討點東西吃,小孩子不能餓著,影響發育就很難堪了。

幾次三番後,老媽子們也都熟悉了鹿正康的秉性,就算他沒有主動叫喊,也會在半夜看看他是不是醒著。

光陰一點點流轉,很快,秋天到了,院子裡那個池塘的水位下降,這片小天地比大世界更敏感,早早就沉寂下去。

氣候轉冷,和尚們送來了自己做的棉花被,窗戶被糊上紙擋住寒風,守夜的婦女們也收起地鋪,躺在窄炕上。

秋天快結束時,鹿正康所在的房屋裡又多了幾個嬰兒,現在這個不到三十平的地方,住了整整二十一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