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心證如來,吾為世尊(第2/3頁)
章節報錯
鹿正康盤膝坐下,神意收歸體內。
一團朦朧的黑暗世界裡,有如長龍般橫空飛舞的內氣,盤旋著、行進著,圍繞著虛空中的一座龐大山巒。
單是一座山峰,哪怕再偉大也會被歲月抹平,作為孤立的事物,脫離了宇宙演變的體系,就會被遺棄到歷史角落的風沙堆裡。
佛經裡如何形容須彌山的?
須彌山是世界的中心,方形,有八山八海圍繞其四周。
作為永恆的天柱,須彌山是一切偉大的象徵,也可以引申為堅定的信念。
那麼世界的迴圈是怎麼樣的?
成、住、壞、空,一方宇宙誕生、發展、衰落、毀滅,當然是逃不過的。
這樣哲學性的,模糊化的總結當然是顛撲不破的真理,但若以此為根據,說出一些錯漏百出的資料來佐證真理,那就頗為可笑了。
前輩們將道理說盡了,那道理就是“說不盡”,後人偏要將其說盡,創造出一個所謂的嚴密體系來解釋萬物本源,這不是進步,而是一次倒退。
夫子說仁,老子說道,釋迦說禪,都是一體,他們太過出色,反倒讓後來人無路可走,只有假借他們三子的名義談玄論怪,把神秘引入,將思想變為宗教。
一個宇宙有破滅與新生,萬物萬理也是等同的,舊的理論不再合時宜,就該儘早取走精華,將糟粕剔去。
鹿正康對未來的佛宗隱約有了規劃,前提是他能成為那個說一不二的佛。
但人怎麼可能是佛呢?
佛是整個宇宙。
所以他需要做的不是身化宇宙,他只需要比所有人都強,那麼他的道理就是佛理。
不得不說,這是一種悲哀。
限制眼見的,是心。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鹿正康陷入至深的禪定。
再次看到了那因陀羅網,它是上緣的一面屬性,代表一切因果演化。
曾經只是稍稍掀起一角,這一次,鹿正康的心念更加強大,也渴盼更多,他探出手,或者說,探出思維,觸及這因陀羅網。
剎那的景色變幻如狂流。
華美如起伏的光芒大海泛起粼粼波痕,氤氳如層層疊疊之彩霞迎風化作百鳥。
紅塵滾滾,草木枯榮,巨量的色彩急速轉換,眼耳鼻舌身意盡皆迷離。
鹿正康感覺自己似乎在移動,似乎又凝滯虛空。
一切感官都在傳遞混雜的資訊,一切都不可相信。
意識也不值得作為度過幻覺的依仗。
只有那冥冥之中的上緣線,牽引著他,慢慢靠近那偉大的存在,他的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