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大清的覆滅(一)(第2/6頁)
章節報錯
比如他在這一年中,連續中了兩次恩科。
但乾隆只大肆錄取北方人才。
這讓南方系的清廷官員大為不滿。
我們考取功名,就是為了當官,就是為了錢財。
你這皇帝竟然只管北方而不管南方?
這是什麼皇帝啊?
不求你一碗水端平,但求你給我們同樣的上升渠道啊!
乾隆如此做派真的讓南方系官員非常上火。
更加上火的來了,乾隆在隨後的下半年中,多次攤派南方稅賦,北方反而不管不顧。
然後,南方有部分受不了,然後一不小心貪多了。
再然後,就是有人造反了。
這一反,一些內陸腹地一直憋著火的百姓也跟著反抗。
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南方竟然出現了十多股勢力!
這些勢力燒殺劫掠,壞事做絕了。
但乾隆卻不發兵掐滅這些火苗。
甚至,他竟然抽調大批兵力集中在各省重城。只讓他們保護好這些富裕之地就行。
乾隆冷漠的做派讓南方更加亂了。
外面的人認為乾隆昏庸,而實際上呢,這傢伙正秘密生產軍備,操練軍士。
這種不顧南方生存的反應,引起的連鎖反應極為恐怖。
魯地等沿海城市對乾隆和清廷非常不滿!
如濟南府除了災難,乾隆只是象徵性賑災,然後就不管不顧。
這也是陳牧他們派出士兵救災,卻不受到阻攔的原因。
乾隆想要天下大亂,最好分出無數勢力。
然後重新讓北方的勢力重新殺出一片天。
陳牧這邊可不願意這麼幹!
他們是幹什麼?
他們是要用最小代價推翻大清的,可不是讓我大清滿目瘡痍的。
所以,在安排好人員在賑災濟南府的時候,他們決定對這七八處叛亂之地動刀兵。
若是乾隆知道最不想讓清廷亂的人竟然是陳牧等人,不知道會作何感想!
「南方各地主要是制度,還有土司的權利心作祟。」
「豫、山、陝等地除了因為稅賦太重,還有就是人禍原因造成的災民四起。這些地區的糧食產量只要能保證,我們就可快速穩定局勢。」
「不過我們要殺很多官員和流賊。」
「不能抓取當抄書人嗎?」
文化燦爛,儘可能的保留讀書人,當個碼字工具人是他們初步制定的方案!
「不殺不足以平民憤啊!」
自古以來,義軍跟流民並不是一個性質。
義軍有組織,有紀律。雖然古代義軍的紀律很差。但有紀律可以保持他們的可成長性。
而流民則是無組織,無紀律。
流民被壓迫太甚,絕大部分都是肆意破壞,瘋狂殺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