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軍民一家親(求個三連)(第2/3頁)
章節報錯
馬隊負責人點點頭,自豪地對李自成道:“是啊,你們趕上好時候了!從宣府城運往津門,然後乘船前往遼陽。”
宋獻策嚥了咽口水:“朝廷也太奢靡了吧!”
馬隊負責人自傲地點頭!
李自成興致勃勃:“這馬隊多嗎?”
馬隊運輸負責人捋著鬍鬚,笑道:“像這樣的隊伍有12支,聽上官說運輸車隊還在增加呢!”
李自成倒吸冷氣!
“咱們有個好皇帝!”
“不,是天庭的朱家太祖體恤咱們的困苦,特意派出天兵幫助大明百姓渡過難關的。”
“那崇禎爺也要感謝的!”
這話讓馬隊負責人哈哈大笑。
“走吧,讓百姓上馬,咱們一天要行150里路呢!”
“諾!”
李自成抱拳感謝,部隊開始乘坐馬車,朝山海關出發!
他帶著一萬多人朝遼東,一路花費非常大,知道幾百萬百姓遷移的困難,還有路上的耗費。
駿馬是林丹汗投降後,草原人跟大明人交易了幾十萬軍馬,全成為了馱馬。
馬隊速度自然比人快。移民部隊一日兩餐,日行一百五十里,很快便抵達津門的港口。
隨後,李自成這隻萬人遷移隊乘坐海船,朝遼東前進。
抵達遼東後,他們又被分發給大批耕種工具,開始開荒之旅。
抵達遼東前半年的大明百姓是非常忙碌的。
他們不僅要種植種苗,還要建設家園。還要學習各類知識。
為了讓轉移的民眾學會種植新糧食的方法,陳牧這邊特意培養大批新軍,教導百姓種植各類作物。
金錢開路是個好東西!
最近幾個月以來,土豆、紅薯等作物大肆收入大明國庫之中。
這些糧食種子收入高達兩萬多石,後續糧食種子還在增多。單單紅薯種子,就花費大明兩千多萬兩白銀。
雖然糧種受限於大明糟糕的交通條件,運輸速度並不快!
但這個訊息透過大明週報彙報全國後,讓更多商人和百姓加入尋找紅薯種子的計劃。
兩萬石紅薯會成為種苗,成為未來解決無數大明百姓災荒的關鍵所在。
紅薯只需要50公斤便可以育一畝種苗。只需要育苗一個半月,兩萬多石紅薯種子就能在兩萬五千畝以上的土地中種植紅薯。
雖然是明代種苗,產量不高。
但陳牧這邊又從現代帶回來大批關於紅薯的種植知識。
第一批紅薯苗預計最高產出2000公斤,最低畝產量應該也有1500公斤。
居中選擇箇中間量,每畝產出1750公斤。
紅薯在半年時間收穫,就會獲得翻35倍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