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父母的關愛(第2/2頁)
章節報錯
在農村,都有一種互相攀比的惡習,比兒子賺錢多,學習好,娶了個城裡漂亮的媳婦。
比誰家辦喜事,一桌多少個菜,誰家閨女找了個城裡的物件,給了多少彩禮,總之就是沒有不攀比的,就連誰的兒子最孝順,又給了多少錢給父母用,誰家的兒子在外面打了幾年工?也沒有看到有錢寄回來。
誰家的兒子從外面打工回來,身上都沒有穿件像樣的衣服,肯定是沒有賺到什麼錢,誰家的兒子在外面打工,不僅沒有賺到錢,還讓家裡寄路費。
兒女混的好的,在外面賺了錢回來,父母都會十分的有面子,在村裡人面前,也會比較硬氣的,抬頭挺胸。
要是兒女混的不好,沒有賺到什麼錢回來,父母都不好意思在村裡人面前說話。
在外面混得好的,賺了錢回來,三天兩頭的有媒婆上門,恨不得踩平你家的門檻,為你介紹物件。
混的不好回來的,沒有賺到什麼錢的,主動去找人說親,人家都不搭理你,還說沒戲,那家的閨女,你就不要想了。
回到家裡之後,儘管章雲峰說了不餓,但父親還是用雞蛋炒了一碗飯,給兒子吃。
“麗華姐呢?她去幹什麼去了?”章雲峰沒有看到四姐,便問道。
“她去學裁縫了,要到天快黑了才到家。”父親章報國說道。
“哦!”章雲峰點了點頭。
在農村,很多父母都是希望兒女學一門手藝,這樣將來至少不會餓肚子。
章雲峰的父母,算是比較開明的了,對待兒子和女兒,都是一樣的,不分彼此。
章雲峰的幾個姐姐都讀過書,只要能夠考上的,都讓他們去上,考不上的,他們也沒有辦法。
並且也會為女兒的將來打算,大姐和二姐就不說了,那個年代也沒有什麼出路。
三姐曾經訂過一門親,後來又退了,家裡為了退親,可花了不少錢,後面又交了集資款,進了瑞州市化肥廠上班。
後來嫁到了化肥廠旁邊的村裡,不過市化肥廠也差不多倒閉了,三姐下崗了,和三姐夫在化肥廠旁邊,開了一家餐館。
開餐館也不能說沒賺到錢,只是村委會一年的白條就是一萬多,最後實在是入不敷出,把餐館關了,兩夫妻去了福省的一家制衣廠打工去了。
四姐沒能考上初中,小學畢業便在家幹活,今年讓她去學了裁縫,也是為了讓她有個謀生的手藝。
碰上不開明的父母,是不會想著讓女兒去學手藝的,畢竟女兒遲早都是要嫁人的。
章雲峰從學校出來之後,先是和父親一起,去了國營林場上班,之後又交了集資款,進了鎮上的陶瓷廠上班。
只是沒上兩年班,陶瓷廠就差不多要倒閉了,這才去了北海打工,在紅磚廠賣苦力。
今年年初,又聽人家說,去嶺東那邊的傢俱廠上班,做木工很賺錢,便讓人帶著到了嶺東,進了紅木傢俱廠學木工。
現在家裡也只剩下四姐章麗華,和章雲峰還沒有成家立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