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入口網站上的大獲成功,讓資本看到了星浪的前景。一九九九年三月,星浪拿到了三千萬美元的投資。半年後,又拿到了六千萬美元的融資。

在新浪大殺特殺時,網際網路泡沫來臨,許多網際網路公司都紛紛破產。黃志東卻帶領著新浪又一次攀上了巔峰。

二零零零年四月十三日,網際網路泡沫正值高峰時,黃志東採用了分拆方式,以“VIE”模式使得星浪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打破了國內公司海外融資的瓶頸。

而“VIE”模式日後也被稱作為星浪模式。

黃志東志得意滿,星浪似乎已經是不可擊敗,卻不知道危機已經來臨了。

歷史上有多少次志得意滿,就有多少次跌落神壇,黃志東也不例外。

二零零零年,他一手締造的星浪入口網站帝國,成功在大洋彼岸上市。他的星浪,為日後新聞平臺培養出了無數專業人士。

而星浪上市的“VIE”模式,更是被其他同行借鑑。網雲、搜孤等競爭對手,同年紛紛透過該模式赴美上市。

但是黃志東沒想到,自己在締造了星浪帝國後,就要即將離去。

在當初創辦星浪和合並華人資訊的過程中,黃志東一介技術大牛,對於資本卻並不“精通”,導致其在新浪內部的股份,和話語權日益稀少。

由此在二零零一年網際網路泡沫中,星浪股價跌到一美元谷底時,背後投資方要求星浪合併中華網,並要求黃志東離職。

黃志東直到被踢出局時,依然是“稀裡糊塗”的,他不明白自己締造的星浪,為什麼會把他這個創始人給踢出來了?

和黃志東不同的是,馬文,馬花藤,丁三石,章朝陽等人,不管怎麼樣融資,都牢牢的掌握著對公司的控制權。

黃志東並沒有讓章雲峰等太久的時間,便再次地打電話聯絡了他。

“二百萬股,二千萬美元,章先生可以接受嗎?”黃志東說道。

“這是我們公司的底線,如果章先生不能接受的話,那就請恕我打擾了。”

“可以,成交了,我們隨時可以交易。”章雲峰非常痛快的說道。

可以說黃志東給了他一個意外的驚喜,不僅多了一百萬股,而且每一股的價格又拉下來了三美元。

十美元一股的成本價,等到新浪股價衝上了40美元的時候出手,二百萬股輕輕鬆鬆可以獲利六千萬美元,換算成國幣可就是差不多五個億呀!

六千美元對於現在的章雲峰來說並不是很多,但是這收益也非常不錯啊!比他之前投資企鵝公司的錢還多了呢!

在龐大的資金支援下,雲峰萬家揮舞著巨大的資金,一路攻城掠地,加快了收購各地商超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