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出發雖然有優勢,但也不代表就能選到好房子,運氣還是很重要的一環,萬一看中的數字房子是個很破舊的屋子,那你第一個出發可能也沒用。

莫竹決定還是把選擇的權力交給小藝兒,問她想要選幾號房,藝兒基本沒有糾結,就選擇了一號房。

其實說實話,要求穩的話,選中不溜的數字最好,萬一是按順序分的房間檔次,一號和五號都有可能是最差的,不過既然把選擇權交給孩子了,莫竹也相信她,牽著她就出發尋找一號房了。

“可能要很遠,你也要自己走嘛?”

“嗯!”

“真厲害,那你累了告訴我,我抱你好不好?”

“不用了,媽媽說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藝兒這次話說的比較多。

這下明白了,這孩子的父母是喜歡培養孩子獨立自主能力的那種,之前就經常告訴她不要給別人添麻煩,出來錄節目之前,肯定更是強調了一些話。

莫竹又蹲下來了,在網路上的教程雖然繁雜多樣,但還是有些有用的,比如跟小朋友說話的時候蹲下來,這是一種尊重,同時能快速拉近雙方距離,讓她不覺得你是個大人,而是可以和她交流的小夥伴。

孩子雖然說不出“我需要你的尊重”這樣的話,但他們內心是明白這點的,所以莫竹說話都會蹲下來。

“這可不是麻煩,你看,抱著你,你能看得更遠,我們是不是能更快找到三號房?”

本來莫竹想說的是抱著你走的速度更快的,但大腦高速思考的時候,覺得這樣說會不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嫌棄她走得慢,於是換了個方式。

“但是抱著會很累的,我怕你累!”

這個確實,現在營養好,孩子體重增長的快,四五歲的時候,抱著走一會兒還真容易累著。

莫竹可以說自己不怕累,也可以說自己力氣大不會累,但這都容易讓孩子用他和不願意抱她的父母相比較。

這種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人家父母都抱了幾年了,也不一定是真累了不想抱,而是藉著累了的話題告訴她有時候要獨立自主,自己不能隨便打亂人家的教育節奏嘛。

你才跟對方生活幾天,人家還要和父母相處一輩子呢,所以莫竹沒把抱她當作對她好,而是當作了為了贏得比賽的一種方式。

“累了就更應該快點找到房子休息了嘛,你認識3吧?”

“認識!”

“那就沒問題了,你看到3就告訴我!”莫竹抱起了藝兒。

他在來之前還特意學習過該怎麼抱孩子,沒辦法,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嘛,他跟莫小蘭也沒差太多,莫小蘭讓人抱的時候他還沒那麼大力氣抱孩子呢(爺爺奶奶也不放心)。

抱孩子不是使勁的把小朋友勒在身上,而是胳膊當成一個座椅,讓她坐在胳膊上,同時另一個手作為靠背扶住她防止摔倒。

有了一定平衡力的孩子,另一隻手可以不用扶著,用來推箱子,正好,藝兒就可以控制平衡,莫竹就一隻手抱著她,一隻手推箱子。

別說,真的挺累的...

“看到3了!”藝兒喊道,莫竹順著她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到了一個大大的三和一個箭頭,明顯是指示三號房在的方向。

很快,按照村口的指示路牌,倆人找到了一號房,談不上豪華,但居住條件已經相當不錯了,至少要比莫竹老家的老房子要強多了,一個小院,一排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