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竹對課本上的課文的記憶還是比較深的,不只是因為他上學時候認真聽講,認真背誦,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還給莫小蘭當過家教。

教過一遍後,那個記憶就會變得更深刻,再說李小波先生的提問也都只是一些翻譯上的問題,不是很難,所以都能對答如流。

這不,臨下課前,李小波問了莫竹一個較為難的問題:“你認為亞聖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來證明他的結論,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

莫竹起立,拱手道:“學生才疏學淺,試答之,如有不對,請先生糾正!”

“答!”

“是,學生以為,孟子先列舉了六位曾經貧困而後擔當大事的人為例,證明了憂患、困境能讓人進步,接著從一個人的發展和一個國家的興衰兩個角度,進一步論證了憂患則衰,安樂則亡的道理,最終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在莫竹對答之時,林韻涵雙拳抵著下巴,滿眼小星星的看著他,按正常課堂禮儀,她是要被戒尺打手心的,不過此時李小波老師的注意力同樣全在莫竹的身上。

莫竹繼續講到:“孟子此文,用到了許多排比句與對仗句,既使得文章錯落有致,又造成了勢不可擋的氣勢,有力的增強了辯論的說服力,一篇文章有事實,有雄辯,繼而讓人接受其觀點!”

“好,答的很好,手伸出來!”李小波像是終於抓住了可以抽莫竹機會,慢慢的走了過來。

別說莫竹本人,其他人也一臉懵,這答的太好也要被打的嘛?

李小波狠狠抽了莫竹一戒尺,接著才解釋道:“亞聖之名諱豈能由你一個學生脫口而出?”

嘿,把這茬忘了,話說孟子在宋代之前的學術地位並不高,宋朝尊奉其為亞聖,作為一介仍在學堂學習的學生,直呼亞聖其名,確實禮節不對。

不過畢竟咱都是現代穿越回去的,哪記得這個啊?很遺憾,李小波記得,人家對每個時代的言談舉止也都既有研究。

在古代是真不能亂說話,稍微不慎就得犯忌諱,弄個什麼大不敬之罪,嚴重點還得掉腦袋的。

耿樂再次感慨:“還是現代好啊!”

他是特別不喜歡學習的那種,這節課裡被戒尺抽的最多的就是他,甚至還拜託老師能不能換一隻手,可見已經被打了多少次了...

“下課,各位學生回去要認真復讀此文,書讀百遍,其意自現!”

“學生謹記,老師辛苦!”眾書生一起行禮。

李小波先生依然有禮有節,躬身行禮道:“為師亦有禮!”

炮炮感慨:“哎呀,我真是一陣恍惚,感覺自己真的到了宋代學堂了!”

“是啊,那老師氣場太足了!”耿樂撓了撓手心,齋長打他他還敢衝撞兩句,這先生打他,他是一點脾氣都沒有,乖乖捱打。

過了一會兒,換了衣服的李小波老師在導演組那聊天,說自己一隻想找機會打莫竹一次,一隻沒機會,終於讓他想到了莫竹可能會犯宋代時期的錯誤。

眾人這才知道,這萬惡的導演組,給李小波的任務就是,用戒尺打打這四位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