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人們往往健忘。

到如今,已經很少有人記得無求庵主持的俗家身份,是永安侯府二房的奶孃歐氏。

而永安侯府二房只有一個孩子,那便是岑家唯一的女兒岑雲初。

無求庵的香火向來冷清,這地方本來也只是清修的,地方小人少, 一年到頭也不接待幾個香客。

到如今更是閉門謝客,一概不接待了。

這天,門外來了一老一小兩個女子。

都是平民打扮,年長的婦人胳膊上挎著個籃子,年輕女子則提著一個包袱。

她們敲了半天門,一個四十出頭的尼姑從裡頭開了門。

“智空師父,許多時不見了,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年長的婦人雙手合十,向這尼姑問候道。

“原來是馮娘子和馮姑娘,”智空是認識她們兩個的,“你們是來燒香唸經的吧?”

“師父記性真好,可不是嘛!今年是我家老頭子亡故的第三年,多虧住持和各位師父成全,能讓我們在這裡做法事。”馮娘子感激地說。

“你們先在這兒等一會兒,我進去告訴主持一聲。”智空並沒有直接讓她們進去。

如今情況特殊,住持已然吩咐了庵裡不接待香客。

但這母女倆已經連著來了兩年,最後一年的法事若不叫她做,實在有些說不過去。

馮娘子雖然答應著,但臉上明顯露出擔憂的神情。

智空明白,窮人家若想做一場法事,必然要破費不少銀子。

當初住持也是可憐她們孤兒寡母的,便讓她們在本庵做法事, 只是收取一吊錢作為香資。

這一吊錢也不過是做個樣子,母女倆在庵中吃住七日,又是誦經又是燒香,哪是一吊錢就夠的。

智空找到住持, 把事情說了:“我沒一口回絕,她們往年都是這個時候來的,今年又是最後一年。”

住持想了想說:“當初答應了她們,如今自然不好回絕,況且是最後一年了。佛門中人講究慈悲為懷,不能不叫她功德圓滿。還是和往年一樣,讓她們母女兩個住進來吧,不過可要叮囑好了,不要四處走動,就在她們住著的小跨院兒待著。等完了事就出去,也不要她的錢了。”

智空答應著,又來到了前頭,開啟門對馮娘子母女兩個說道:“本來我們主持這些日子正閉關清修,不接待外客。不過想著你們這是最後一年了,怎麼也得讓你們功德圓滿。因此姑且讓你們住進來,還是往年的那個院子,可是說好了不得隨意走動,等做完了功德便離開吧。”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多謝住持慈悲!”馮娘子千恩萬謝, “實在是打擾了。”

這無求庵雖小可也有二十幾間房舍, 馮娘子母女兩個被帶到了西北角的小院子裡,有兩間小小的屋子,裡頭也只兩張床,桌子凳子也有一套,別的就再沒什麼了。

“你們先坐著,一會兒有道婆給你們送被褥和火盆來。”智空把她們領進門說,“齋飯也是給你們送到房裡來吃,每日兩頓。”

“多謝師父,這點錢不多,請拿著,幫我們在外間點一盞長明燈。”馮娘子說著拿出一吊錢來,往智空手裡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