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時張昭、劉曄用緩兵之計穩住袁術,袁術五月稱帝,七月劉備大軍迴轉,翻臉向袁術索賠。袁術色厲內荏,俯首低頭,答應劉備條件,派人將孫策、周瑜皆免為平民。

孫策暗中聯絡丹陽太守吳景、吳郡都尉朱治,用周瑜之計,吳景先以細事大怒,起兵攻袁術之秣陵守將陳蘭。

吳景有兵三千,留一千守城,帶兩千出擊。

石城守將雷薄輕之,對左右道:“吳景不自量力,竟然敢以區區兩千兵攻秣陵!我與陳將軍,合兵至六千,破之如反手耳!”

率兵攻吳景之後,欲與陳蘭內外夾擊,將吳景一舉殲滅。

吳景斜刺裡佯敗。雷薄、陳蘭急追之。

吳景將雷陳引入孫策埋伏之處,孫策揮旗殺出。

孫策有兵五千,與雷薄、陳蘭兵力不相上下,戰鬥力大大超出。

雷薄、陳蘭大敗。

孫策陣斬雷薄。

陳蘭率殘兵奔石城,到城下才發現石城已被周瑜襲取。

陳蘭再次落荒而走,被孫策麾下悍將祖郎追上斬殺,餘眾皆降。

孫策分兵四出,短短一個月時間便輕取丹陽全境。

袁術大怒,派張勳、萇奴、樂就率兵五萬東下討伐孫策。

孫策隔江拒之。

張勳等屢次嘗試渡江,都被孫策擊退。

雙方隔江相持月餘。孫策雖緊急徵兵,但兵力還是遠遜於袁術。

豫章橋蕤、紀靈接受袁術命令,進兵鄱陽,欲自歙縣攻孫策後路。

孫策遂棄牛渚,東向溧陽、故鄣退兵,欲與駐兵錢塘的吳郡都尉朱治連線,也免得被橋蕤夾擊。

張勳等追之。

不料正中孫策之計。周瑜等早迂迴至張勳背後,在張勳與孫策惡戰時,突然發動攻擊。

張勳大敗。

周瑜斬殺樂就。

孫策擊殺萇奴。

張勳被生擒。

袁術五萬大軍一朝星散,餘眾在督軍楊弘率領下逃過長江者不過萬餘人,降孫策者兩萬多人。

橋蕤、紀靈駭然,不敢前進,退回鄱陽。

袁術暴跳如雷,聽說張勳投降了孫策,立即下令將張勳滿門上下全部誅殺。

袁嗣等苦勸道:“情況未明,張勳未必投降。”

袁術不聽,怒道:“萇奴、樂就皆殉國盡忠,張勳卻苟延殘喘,若不誅殺其家,何以震懾諸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