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大勢不可以力爭(第2/4頁)
章節報錯
城中大姓懼怕曹操攻破安邑後屠城,皆勸王邑獻城投降。
王邑哭道:“我非戀棧郡守之位,唯擔心曹操得城後不守承諾,使士民又遭荼毒。”
衛固道:“我族兄伯儒,與曹操有舊交。不如請他前往曹營,與曹操約法三章?”
王邑同意,忙命人請衛覬。
衛覬生於公元155年,少年早成,以才學稱,然見天下將亂,遂養志不仕。
其弟衛覦衛仲道亦有才名。蔡邕將其女蔡琰許配給衛覦。惜衛覦體弱,早死。蔡琰無所出,遂回家鄉圉縣。
劉備擔心蔡琰為匈奴所虜,提前派張鎮將蔡琰接至青州,還曾引發滿城風雨,惹出不少閒話。
蔡琰不得不辭去青州學宮教習之職,閉門謝客。
衛覬年輕時至洛陽遊歷,曾與曹操、韓遂等相識。
曹操賞識衛覬才學、人品,對他十分敬重。
曹操初入河東,曾以書信招衛覬,衛覬未答。
衛覬拜見王邑。
王邑說了事情經過,執其手哭道:“伯儒,合城百姓之性命就拜託於君了。”
衛覬道:“安邑城堅,城中可戰之兵不下萬人,糧食足支三年。
曹操兵不過三萬,且疲憊不堪,如何能攻下此城?”
衛固插話道:“伯儒,君之親屬皆在城中,無懼耶?那曹操兇殘狠辣,萬一破城,必將屠城啊!”
衛覬道:“城必不可破,曹操又如何屠得?”
範先道:“伯儒此言過於絕對。城中將士多有家眷在城外者。
曹操已屠聞喜,揚言安邑若不降,則屠周邊各鄉。
將士氣沮,人心惶惶,又如何守城耶?”
眾人長吁短嘆,皆稱安邑不可守。
衛覬嘆道:“諸君必欲獻城,某文人儒生,手無縛雞之力,也難獨守。請府君三思!
若仍欲出降,某自至城外尋曹操便是。
其既得堅城,必出望外,當不會再做無謂殺戮。
且袁本初兵在東、劉玄德兵在南,也不容曹操不考慮以何人守城。”
王邑打量場上文武之表情,躊躇一會,最終還是長嘆一聲,道:“降了吧。若曹操不加留難,我歸老田園罷了。”
王邑乃北地郡泥陽人。
北地郡屬於涼州,東為幷州上郡,西為涼州安定郡,南接司隸右扶風。
泥陽縣在北地郡南部,其西側有泥水,匯入涇水,南流至長安附近與渭水匯合。
大名鼎鼎的傅介子就是泥陽人。北地傅家因此知名。
衛覬單身出城,被城下曹兵帶入營中。
曹操聞衛覬來見,大喜,急忙奔出帳外迎接。
上前握衛覬之手道:“伯儒,何來之遲也?”
衛覬道:“曹君,河東雖好,非君安居之所。奈何蹈入險地?”
曹操不以為忤,笑道:“安坐家中,亦有橫禍,何處無險?
幷州貧瘠,吾若不取河東,以為根基,又如何能誅亂賊,興漢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