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良,冀州安平人,以勇武知名。

袁紹舉義兵討董卓,顏良投之,被袁紹表為別部司馬。

顏良在袁紹平定冀州、幽州過程中立有汗馬功勞,敗公孫,擊黑山,少有摧折,升為中郎將。

袁紹擁劉旭為帝,自任大將軍,除了分封拉攏諸侯外,對部下也大加封賞。顏良被表為鎮東將軍,為四鎮將軍之首。

顏良一心要建功於新朝,留名青史,得知麴義反叛,顏良勃然大怒,向袁紹請戰,道:

“麴義恃弩為雄,孤高自大,狼子野心,誠難久養。末將願提精兵一萬,削平河內,提其首級來見大將軍!”

袁紹搖頭道:“君勇銳過人,另有重任。劉備不俟王命,即行兼併,已取陳國,將伐呂布,實乃亂臣賊子。

孤欲遣君領兩萬精兵南下,據東郡,救呂布。

君以下如何?”

顏良忙道:“末將領命!”

袁紹問道:“劉備兵多將猛,君若至河南,欲如何行事?”

顏良思索片刻,道:“劉備利速決,不耐久持。我將取東郡,據濮水、大澤、濟水一線與劉備對峙,待大將軍撲滅麴義,再行雷霆一擊。”

袁紹大喜道:“君得之矣!”向顏良解釋道:“麴義乃孤腹心之患,當先除之。

然劉備兵近十萬,以君之兵力,難以對敵,當與呂布併力,據城而守。

待孤剿滅麴義,再提大軍十五萬會攻劉備,必可將其主力一舉殲滅,屆時取四州如拾草芥耳。”

顏良心悅誠服。

袁紹又派高幹為使者出使呂布軍中。陳宮在白馬接待高幹。

陳宮自呂布失去突圍至徐州機會後,雖然憤怒,也只得迅速北上,在東郡蒐集、整理兵馬,以接應呂布北上。

高幹道:“劉備軍強,難以驟破。識時務者為俊傑,呂將軍困守絕地,甚無謂也。

呂將軍上次與大將軍並肩作戰,大將軍久難忘懷。

可惜當日有小人作祟,致使大將軍對呂將軍產生誤會。

如今大將軍已將小人屏退,呂將軍可無憂矣。

大將軍明示,若呂將軍至,當表為左將軍,以示與偽左將軍劉備不兩立之意。

至於陳公,將表為九卿之一。

大將軍盛情拳拳,未知陳公意下如何?”

陳宮斷然道:“呂將軍既自立,難為他人之下。左將軍、九卿,非所宜也。袁公若願援手,可速派軍來,若不能,某等將與劉備血戰到底,誓死不降!”

高幹目光一閃,笑道:“久聞陳公剛烈,今日一見,果然名不虛傳!

大將軍有言,若呂將軍、陳公不願相就,可合兵退至濮水之北,據堅城與劉備周旋。

若形勢不利,亦可退至河北。呂將軍可助我軍取河內。

若破麴義有功,大將軍可割河內、河南等於呂將軍,委以司隸、關中。

待大將軍南攻青州、兗州時,呂將軍自河南攻兗州、豫州,夾擊劉備。

陳公意下如何?”

陳宮怫然不悅,道:“袁公既有此計,君為何不直言?欲相欺乎?此與袁公寬宏大度之形象大不相符,令人費解!”

高幹笑謝道:“此某相戲耳。陳公無需介懷。形勢緊急,當速決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