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大巫有二得其一(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劉備推辭,治中黃闐忙大聲道:“左將軍才德無雙,先定青州,今又督豫州,盜賊消弭,百姓安堵,士民歡悅,今徐州舉州皆請將軍牧此州,奈何將軍棄我等如敝屣?我等何辜,舊主棄世,新主不納,嗚呼!”說著說著,這黃闐竟然伏地大哭起來。
劉備命耿奇攙扶黃闐,道:“州牧應由朝廷任命,備何能擅專?”
黃闐哭道:“朝廷若憐惜徐州百姓,怎會不願左將軍牧此州?諸君,左將軍不為徐州主,我等必遭離亂矣!嗚嗚!”
別駕糜竺及主簿、從事等皆拜倒,道:“懇請左將軍牧徐州!”
陳登、臧霸、孫觀等皆呼道:“末將等請將軍牧徐州!”
劉備再三推辭不過,只得道:“備可暫代,待日後必推選德高望重之人接替。”
眾人皆歡喜。
劉備遂為陶謙發喪,公告六郡國守相自己暫代徐州牧,表陳登為廣陵太守,命陳登、臧霸領兵討伐笮融。東海太守劉馗聞劉備牧徐州,又怒又懼,但劉備已控制郯縣,他的郡守府也在城內,跑也跑不出去,只得來見劉備。
劉備並未在州牧府居住,而是在東大營中辦公,用的還是曹豹的中軍大帳。
劉馗入內,見劉備昂然坐於上首,身後侍立數名甲士,其中一人身軀龐大,腰大十圍,瞪視著他,殺氣宛如實質。劉馗肌膚上不由起了一層雞皮疙瘩,心中駭然:“久聞許褚之名,今日一見,更勝聞名。”絲毫興不起抵抗的心思,上前拜倒在地,口稱:“下吏劉馗,拜見臨甾侯、左將軍、都督青豫二州事、徐州牧劉公!前不識英雄,冒犯劉公天威,還望劉公恕罪!”
數月前,劉備入兗州截擊曹操,劉馗負責督運糧草,兩人曾於郯縣相見,劉馗乃徐州名士,劉備則文采略欠,劉馗當時很看不起劉備。如今卻匍匐於地,口出阿諛之詞。
劉備啞然失笑,上前將劉馗扶起,笑道:“元道何必做此形狀?君為政清淨,處事以公,何罪之有?”因與其並席而坐,深入傾談。劉馗感動,心底裡也不再覺得劉備疏而無文了,反覺得脫落大度,有英雄之器。
廣陵城中,一片哭嚎。
張昭先聞趙昱被殺,本就哀毀萬端,嚎啕痛哭,又聞陶謙身死,不由仰天長嘆,淚流滿面。
張昭,字子布,彭城人,生於公元156年,本年三十八歲。少好學,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時汝南主簿應劭,即今泰山太守應劭,認為應該為以往的君王姓名避諱,張昭寫《宜為舊君諱論》予以駁斥,州里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
陳琳如今在袁紹處,曾逼曹操作詩,後世建安七子之一,對張昭極為推崇。歷史上他歸曹操之後,曾寫信給張紘,說“今景興(王朗)在此,足下與子布(張昭)在彼,所謂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成語小巫見大巫就出自此。你張昭張紘是大神,我陳琳和王朗是小神,比不了,比不了。
徐州牧陶謙舉張昭為茂才。茂才,一州每年可舉一人,足見陶謙對張昭的重視。張昭不受,引得陶謙發怒欲治之,賴趙昱力救得免。
去年秋,劉備據有青州,佔了兗州之濟北、東平後,曾派人延請彭城張昭、嚴畯、廣陵張紘,三人皆不應。嚴畯去了揚州;張紘早就與孫策為忘年交,承諾照顧孫策母弟,去了江都;張昭見劉備英發,但難斷其是否持久,故暫時不應,後見陶謙、曹操將起大戰,便從彭城遷家到廣陵,未渡江,留心觀察劉備動向。
今年夏,劉備破曹操,又力敵袁紹,不致大敗,讓州牧于徐璆、第五巡,升為左將軍、都督青豫二州事,崢嶸之相完全顯露。張昭便留駐廣陵不走。
笮融入廣陵前,張紘派人送書給張昭,邀請其渡江去揚州,其時吳郡太守還是名士盛憲,也盛情邀請兩人,張昭不從。張紘遂與呂範一起攜著孫策母弟渡江去了曲阿。
不料笮融作亂,先殺廣陵太守趙昱,又掠城中,張昭險些成了刀下之鬼,幸賴笮融屬下有知張昭之名者,道:“此公乃天下名士,不可傷也。”才保住張昭性命。
張昭先寫文悼念趙昱,又為辭悼念陶謙:
“猗(yī)歟(yú)使君,君侯將軍,膺(yīng)秉懿德,允武允文。……降年不永,奄忽殂(cú)薨(hōng),喪覆失恃,民知困窮。……追思靡及,仰叫皇穹。嗚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