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通和張瑩原先的位置更靠近休息大廳,所以當這對小情侶來到北12廳通道入口前方的時候,前方已經排了差不多有四五十人了。

“王通,你看。”

張瑩朝四下張望了幾眼,伸手拉了拉王通襯衫的袖口:

“第一批觀展的這些人....身份好像都挺特殊的嘢。”

王通聞言也超身邊打量了一番,輕輕點了點頭。

張瑩所說的身份特殊可不是指什麼富二代或者官二代,否則不說別的,王通他這個農村出來的普通人就不可能出現在這兒。

張瑩想表達的意思是比起休息區的其他遊客,第一批參觀者在特徵方面要鮮明很多。

譬如王通就看到很多人都帶著長槍短炮,比起那種拿個手機或者自拍杆的博主明顯要正規不少,一看就知道是媒體人或者專業攝影師。

又比如.....

這隻隊伍中情侶...或者說結伴的比例也要比其他隊伍更高一些,一百五十多人裡頭情侶大概有個二三十對的樣子。

不過很快,王通便想通了原因——就和他帶著張瑩到場一樣,這些人大概也是之前幫過徐雲某些忙、後來被徐雲贈送了家屬票的群體。

譬如站在王通前面七八排的一對情侶,男方穿著的就是印著高能所字樣的職工t恤。

畢竟是第一批次的遊客嘛,肯定要安排更加知根知底的方才穩妥一些。

隨後王通與張瑩二人隨人群磨磨蹭蹭的前進,很快來到了通道入口處。

雖然王通他們在進入國博北門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檢票,但在進場的時候仍舊被要求出示了一遍二維碼——北門的檢票是為了驗證身份,北12廳這邊是為了核驗批次。

“滴,檢票透過——”

隨著一道機械聲的響起,王通順利透過閘機,待張瑩同樣過檢後,這對小情侶繼續向前走去。

北12廳額通道是一個標準的L型,閘機後方走大概五六米就有個拐角,拐角後則會出現另一條更長一些的通道。

在剛走進遊客通道的時候,王通與張瑩耳中便聽到了一些樂器的聲音。

王通見狀與張瑩對視了一眼:

“好像是....樂器?”

張瑩同樣不太確定的點了點頭,他倆對於古典樂器的分辨力也就停留在大眾層次:

“應該是古箏和琵琶,似乎還有笛子....其他我就聽不出來了。”

於是王通和張瑩加快了幾分步伐,很快來到通道的拐角位置,看清了另一側的情況。

只見此時此刻。

通道上方,一排排紅燈籠高懸,散發著柔和而溫暖的光芒,彷彿是古代宮廷中的引路燈,指引著每一位賓客深入歷史的迴廊。

兩旁的牆壁上,細緻地貼著中國古代的元素:

有山水畫作,筆觸細膩,峰巒疊嶂,雲霧繚繞;

有精美的剪紙,每一個細節都透露著手藝人的匠心獨運;

還有謄抄的古詩詞,字跡飄逸,彷彿古人的文化氣息穿越了時空,在這裡凝固成永恆。

國博方面甚至極其有心的將瓷磚地面改成了做舊的青石板,歲月的痕跡在其表面刻下了斑駁的紋理,王通下意識用腳尖點了點地面,儘管隔著鞋子,也依舊感到了一股特殊的觸感。

通道左前方四五米處擺著一架古箏,一位穿著黃杉的年輕女孩正低著頭緩緩彈奏著曲目。

女孩指尖流轉出的古老旋律,讓人彷彿置身於一幅流動的山水畫中。

古箏旁邊站著一位黑髮披肩的白衣男子,閉眼吹笛,笛聲與絃音交融,如流水般洗滌心靈。

再遠一些的位置上還有一排編鐘,聲音悠遠而深沉。

周圍的空氣中還瀰漫著淡淡的檀香味,與樂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

王通和張瑩一時間竟然看的有些呆了,齊齊停下了腳步。

實際上不僅僅是這對小情侶。

其他那些第一批進場的觀眾,亦是有不少人出現了短暫的失神。

過了足足有好一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