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基地補完計劃。

這個名字自然是徐雲想出的梗,不過這個有關改組重建方案的重要性倒也確實和補完計劃有的一拼。

這就有點類似後世F1賽車的跑圈,重組方案就相當於衝刺階段的最後一次加油。

加完這次油之後賽車就沒有進站的機會了,只能玩命兒的往前衝刺。

隨後在眾人的注視下。

李覺深吸一口氣,對臺下眾人說道:

“各位同志,這份改組重建方案一共分成兩部分,簡單的說就是分成‘走’和‘來’。”

“唔這次咱們還是按照順序吧,先從要第一部分說起。”

“大家都知道,之前因為很多專案互相牽扯的緣故,有一些同志奉命來到了咱們基地協助工作。”

“如今很多工已經圓滿完成,這部分同志也到了該回首都的時候了。”

“所以咱們今天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送別一些同志。”

送別。

聽到李覺說出的這個詞,徐雲的眼神動了動,臉上隱隱浮現出了些許不捨。

正如李覺所說。

在過去這些日子裡,221基地其實負擔了一些非計劃內的任務。

如今基地進入了最後的衝刺階段,這部分過來馳援基地的援兵也面臨著兩個不同的去向:

留在基地幫忙,或者離開基地回到自己原本的單位。

當然了。

這些返回原單位的同志身上,基本上都會肩負著各自的新使命。

“.”

隨後李覺頓了頓,攤開面前的名單,說道:

“首先將要離開基地的是幾位農業方面的同志,也就是袁國糧同志、周開達同志以及侯光炯同志。”

“他們將在會後便動身,前往瓊海省執行‘神農’專案。”

聽到李覺這番話。

會議室比較靠後的區域很配合的站起了三道人影,正是李覺提到的袁國糧、周開達和侯光炯三人。

三人的身邊都放著幾個行李箱,很明顯是準備會後就要離開基地了。

雖然過去這段時間袁國糧等人在基地並沒有承擔什麼研發任務,很多時候除了陪伴楊開渠就是去副業隊幫忙,但侯光炯畢竟是如今為數不多的學部委員之一,與現場不少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交情。

因此面對起身的侯光炯三人,臺下很給面子的響起了一陣掌聲。

侯光炯亦是雙手合十,朝各方表達了自己的回禮。

徐雲遙遙望著這一幕,心緒愈發複雜了幾分。

不同於陸光達老郭這些人,徐雲在後世經歷過袁國糧的去世,那日星城無數汽車鳴笛致意,線上線下舉國同悲。

所以比起副本里的其他前輩,徐雲對於袁國糧的情感其實是要特殊一些的。

所以儘管早就知道袁國糧他們要走,但這一刻他的心中依舊有些不捨。

更令徐雲感慨的是。

袁國糧周開達等人並不會、也不可能是最後一批于徐雲分別的人。

他在這個時代的交際圈從今天起,將會如同剛入學的計算機學生的髮際線一樣,慢慢從緊密逐漸變得稀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