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四章 氫彈專案....上馬!(第1/4頁)
章節報錯
“除了中子源專案組之外,其他同志們呢?你們還需要哪些裝置和人手?“
唰——
朱光亞話音剛落。
臺下的王承書便立刻舉起了手:
“朱主任,我有要求!”
朱光亞見狀也不意外,對她做了個請的手勢:
“承書同志,請說。”
王承書聞言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說道:
“朱主任,我需要大概八名.不,七名在金屬結構方面有一定水平的同志,以及兩位經驗豐富冶金工程師。”
“另外裝置方面則需要一處獨立的冶金車間,面積倒是沒有太大要求但一定要封閉,另外還需要一個高壓鍛造裝置來鑄造模具.”
“還有就是.”
王承書零零散散提了一大堆要求,比王方定的訴求要多上了好幾倍。
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
雖然王承書和王方定他們都是在不久前【太上】專案階段排程來的基地,但二人的情況卻差別很大。
王方定從兩年前就開始了反射性核素的研究——有上邊紅標頭檔案指示的那種。
他在原子能所中雖然不是什麼所長主任級別的領導,但多多少少也是個科室負責人。
這次王方定的團隊還是滿編性質的遷移到了221基地,連一個人都沒拉下。
加上錢秉穹給了他碳酸鋇鐳鹽,研製中子源的人力和物資其實已經很充足了,頂多就是補充一些邊邊角角而已。
但王承書卻不一樣。
她目前沒有負責明確的專案和團隊,屬於個人性質的調崗,目前還在適應著基地的生活呢。
如今她打過交道並且勉強算是有一定交情的同事,甚至連十個都不到。
因此她想要負責專案研發,顯然必須得要“招兵買馬”。
例如這次她分配到的燃料層球碎片生產。
這個環節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主要難點就在於需要生產出32個相同大小的六邊形金屬塊,而且精度要精細到微米級。
因此生產團隊無論是結構還是冶金方面,必然都需要有資深專家坐鎮才行。
朱光亞顯然也很理解王承書的難處,於是很痛快的便點了點頭:
“沒問題,冶金方面的專家簡單,至於金屬結構方面的同志.就從三分廠排程吧。”
“博文同志,如果我沒記錯的話,艾容同志他們小組似乎就是七個人?”
聽到朱光亞的問話。
他右手側一位戴著黑色眼鏡梳著大背頭的男子立刻點了點頭。
他是基地人事方面的主要負責人之一,名叫周博文,也是國內少數受過專業人事管理教育的專家:
“沒錯,算上艾容同志本人,382小組一共有七個人。”
“他們現在有生產任務嗎?”
周博文扶了扶眼鏡架,翻開面前的一個小本子掃了幾眼,斟酌著道:
“唔有一個金屬曲面腔體的生產任務,不過設計圖紙大前天已經完成了。”
“設計圖完成了?那生產環節可以轉交其他同志代為完成嘛!”
朱光亞聞言果斷大手一揮,同時看向了王承書:
“承書同志,把艾容同志他們小組調到你那兒怎麼樣?”
“艾容同志.”
王承書回憶了幾秒鐘,忽然想到了什麼,眼中閃過了一絲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