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了如何“回報”約翰牛後。

李覺和老郭便推著徐雲的輪椅,重新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

雖然包括之前出聲的那位年輕學者在內,所有人都迫切的想知道徐雲提出的反制方案到底是什麼。

但長期在基地從事科學研究而具備的保密素養,還是讓他們遏制住了發問的衝動。

該知道的事兒基地肯定會告訴他們,不該知道的事兒就沒必要去強行打聽。

反正從李覺和老郭的表情上看,徐雲提出的方案應該具備很高的可行性——有這點也就夠了。

回到位置上後。

老郭朝趙忠堯投去了個的眼神,趙忠堯則意會的回了個的目光——別問他們為啥能交流這麼多,問就是同志間的默契。

接著趙忠堯又深吸一口氣,轉身看向了徐雲,問道:

“小韓,既然咱們現在要試執行這架串列式靜電加速器,那應該改用什麼高壓氣體去代替氬氣?”

“莫非....用氦氣或者氖氣?”

徐雲聞言卻搖了搖頭,對趙忠堯解釋道:

“趙主任,這兩種氣體也不行,它們由於結構問題,在超量梯度的環境下同樣會出現異常——這是劍橋大學當初在實驗時發現的一種現象。”

“雖然目前尚且不知道導致這種異常的具體原理,但常見的天然保護氣體基本上都是無效的。”

趙忠堯輕輕哦了一聲,敏銳的注意到了徐雲話裡的一個詞:

“小徐,你是說天然氣體無效?那莫非人工氣體可以用在高壓發生器裡?”

徐雲朝他點了點頭,考慮到不是章末不好斷章,便直接給出了答案;

“沒錯,據我所知,劍橋大學使用的高壓氣體,便是人工合成的SF6。”

SF6。

其中文名便是大名鼎鼎的....六氟化硫。

這玩意兒在後世還有一個綽號,叫做絕緣氣體中的霸主。

六氟化硫的分子結構是對稱的八面體,硫原子居其中,六個角上是氟原子,S與F原子間以共價鍵連線。

它的等效直徑為4.58??,比水分子的等效直徑要大,同容積同氣壓的六氟化硫比空氣重5.1倍。

六個頂上的F原子是非常活潑的原子,在原子核外,內層電子數為2,外層電子數為7,僅缺一個電子便達到穩定的電子層分佈。

高中化學老師沒被氣死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原子核最外層電子數超過4的時候,便有吸附外部電子的能力,隨外層電子數增加,其吸附電子的能力也增加。

因此外層電子數為7的氟原子在鹵族元素中具有最大的電子親和能,也就是所謂的負電性。

這種電負性的存在,讓六氟化硫氣體具備了優良的絕緣效能。

電極間在一定的場強下發生電子發射時,極間的自由電子很快會被六氟化硫吸附,大大阻礙了碰撞電離過程的發展,使極間電離度下降而耐受電壓能力增強。

六氟化硫哪怕在徐雲穿越的2023年,都是絕緣領域中的絕對一哥。

以目前趨勢而言,也就是氟酮混合氣體能有機會挑戰挑戰它的地位了——這還只是一種可能的趨勢。

後世的串列式加速器能級基本上都是大幾十MeV起步,所以它們使用的高壓氣體無一例外都是六氟化硫。

更關鍵的是。

即便在如今這個科技水平不太高的時代,六氟化硫氣體的生產工藝依舊已經相當成熟了:

它是高盧兩位化學家Moissan和Lebeau於1900年合成的人造惰性氣體,1940年前後,海對面將其用於曼哈頓計劃,於1947年提供商用。

到了今年,全球已經有40多個國家掌握了SF6的生產工藝。

順帶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