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內。

聽到潘院士的這番話。

翁同與童懷軍的臉上,頓時齊齊出現了極其強烈的錯愕。

被從三星堆裡挖出來過的同學應該都知道。

作為古蜀文明的標誌,三星堆內一共目前一共存在著8個祭祀坑。

這些祭祀坑都不大,但卻出土了數萬件的文物。

其中一、二號祭祀坑挖掘於1986年。闌

三到八號坑則是2020年才新晉發現的。

截止到目前。

除了八號坑外。

其餘七個坑位已經差不多全部挖掘完畢,產出了不少令人震驚的成果。

比如此前上過熱搜的半片黃金面具,便出土於五號坑。

六號坑則出土過一個長170的木箱...或者說棺材。

八號坑目前還處於收尾狀態,一共挖掘出了6000多件器物——順帶一提,那位cctv13記者掉下去的就是八號坑......闌

不過與三星堆整個遺蹟相比,這八個祭祀坑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割槽域。

如今三星堆遺址共開展了37次發掘,發掘面積其實才不到2萬平方米。

而三星堆遺址的總分佈面積達12平方公里,目前發掘面積僅佔總面積的千分之二。

因此有一點可以肯定。

那就是在整個三星堆遺蹟中,必然還有其他尚未發現的祭祀坑,甚至更大的寶雪區。

只是遺憾的是。

三星堆內由於地質條件、土層中存在各種細小物體碎片的緣故,遙感探測這個手段在三星堆內效率很低——其中影響最大的是灰盡層。闌

啥叫灰盡層呢?

首先。

從祭祀坑的名字上就不難看出,三星堆內有很多祭祀遺留下的痕跡。

而祭祀就必然要用到火,火焚燒以後連同器物堆積下來的土層,便是灰盡層。

所以在三星堆的考古過程中,遙感探測的效率很低。

比較普遍的探測手段是高光譜成像技術、鐳射拉曼光譜以及超景深顯微鏡。

可按照潘院士所說.....闌

他們的這臺重力梯度儀,居然能探測到三星堆的內部情況,並且發現了兩個全新的祭祀坑?

想到這裡。

翁同不由抬頭看了眼潘院士,直接了當的問道:

“潘院士,我能打個電話嗎?”

潘院士爽快的一點頭,做了個請的手勢:

“當然可以。”

翁同聞言立刻放下手中的報告,從褲兜裡取出了手機。闌

隨後當著潘院士的面,撥通了一個號碼。

片刻過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