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創造奇蹟,因為我本就是一個奇蹟。”

聽到高斯的這番話。

徐雲下意識便是一愣。

按照他原本的判斷。

高斯或許會像自己此前與田浩所交談時一樣,說一些比較勵志的雞湯——也就是我不相信命運之類的嘴炮,以此來煽動自己的情緒。

到時候說不定自己腦袋一熱,就會衝動性的許下某些承諾。

但沒想到......

高斯居然說出了這麼一段霸氣的話?

但與此同時,徐雲也發現......

高斯說的這些話,好像也真沒啥問題?

要知道在後世,以高斯為名開頭的定理便不下百個——雖然其中有不少其實是為了紀念高斯而賦予的‘高斯XX定理’,但也依舊有相當部分是由高斯親自歸納總結出來的。

他在讀書的時候被一位貴族子弟輕視,所以就搞出了近代數學這門科目,並且長期把古典數學壓著揍。

在數學族譜網站Matogy Project上可以看到。

高斯目前有96947個數學徒子徒孫,與他同名的某華夏女演員表示壓力很大.....

數學界有句玩笑話,叫做‘黎曼是高斯用來發表不滿意成果時使用的筆名’。

這句話雖然是個純純的笑談,但也足以見得高斯在研究成果方面的恐怖了。

無防盜

同時呢。

高斯更為驚人的不是他的生前成就,而是他死後遺留下的那些手稿。

歷史上最高產的數學家應該是尤拉,不過手稿質量最高的則無疑是高斯——保羅·厄多斯是近現代人物就不討論了。

高斯去世於1855年,但哪怕到了2022年,數學界依舊在研究著高斯的手稿。

比如2014年菲爾茲獎曼紐爾·巴爾加瓦的工作,就是閱讀高斯《算術探索》中二次型有關的章節而受啟發而做出來的。

這事情被曼紐爾·巴爾加瓦發在了數學頂尖期刊Annals of Mats.2015.181.2.4。

因此對於高斯而言。

他確實有資格說出‘我就是奇蹟’這種話。

甚至若非他是教徒,說不定奇蹟二字就會換成數學上帝了。

不知為何。

徐雲莫名又想到了老蘇。

同樣是人生末年,同樣是執著於星空,但老蘇和高斯的性格卻截然相反。

其中固然有時代不同而導致的認知壁壘,不過更多的或許是東西方文化導致的性格差異吧。

東方講究婉約內斂,西方相對肆意張揚一些。

徐雲說不上哪種性格更好哪種更壞,但有一點他必須要承認——他有點被高斯說動了。

人類的歷史是一部挑戰史,也是一部從無到有的開拓史,華夏更是這方面的佼佼者。

誠然。

2022年都發現不了的東西,對於1850年來說確實很困難。

但這句話不是絕對的。

它並不是代表2022年發現不了的東西,1850年就一定發現不了——二者實際上沒有必然的聯絡。

就像此前介紹過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