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第四代,突破!(第1/3頁)
章節報錯
目標資訊素的環化進行的非常順利,不過徐雲並沒有因此而產生絲毫鬆懈。
這間生物醫藥實驗室的使用時間是十四天,雖然明面上來說,課題組只要在這個時間內解決四代吡蟲啉的合成就能算成功。
但先前提及過,徐雲的終極目標遠遠不是一個四代這麼簡單。
這次實驗由於需要用到大量裝置的緣故,整個專案從立項開始便借用了田良偉輔項專案的名義。
一旦時限完結,屆時哪怕是田良偉也很難再給徐雲提供這麼好的實驗條件。
因此這可以說是徐雲當前最好的機會,一旦將它錯過,輕則拖後第五代吡蟲啉的研發,重則可能影響到知識點和時空副本的開啟。
所以在對目標資訊素完成環化後,徐雲等人絲毫沒有懈怠,一邊繼續進行了12小時的攪拌反應。
並於次日凌晨在冰浴冷卻下,用飽和NH4Cl水溶液進行了淬滅反應。
到了這一步,剩下的便是將資訊素結合蛋白於吡蟲啉進行合成的環節了,也是幾位生物研究生的主方向。
這個環節通俗點來說就是無限次的碰運氣,環化後的資訊素結合蛋白好比是一個鐵環,為了好理解就假設將它按時鐘刻度分成十二格吧。
徐雲等人要做的就是拿個小鋼珠從上往下丟,由於他們對9到12點鐘方向做過了環化處理,所以鋼珠的落點必然是912之間。
但這個刻度遠遠不夠精細,鋼珠只有穩穩的落到46分這個數字上,徐雲等人的合成才能算成功——請注意,這只是宏觀角度上一個比較好理解的說法,實際上那個圓盤的刻度數字要比12大上無數倍,比如是......
“22440484對!”
&ninaHiSeq高通量二代測序平臺測序出的數字,平穩的對徐雲說道:
“學長,我們透過小分子熒光競爭性結合實驗研究了兩個OBP與目標資訊素的結合能力,一共獲得的鹼基資料量約為6.6 G,過濾掉原始資料後的讀數為22440484。
目標資訊素與美洲大蠊樣本的基因組比對一致性為84.62 %左右,德國小蠊則為83.68%,結合部讀數的理論值為648!”
22440484比648,三萬五千分之一的機率,這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兒。
聽到這個數字,徐雲輕輕點了點頭,轉而看向裘生:
“老裘,看咱倆的了。”
裘生一拍他肩膀,笑道:
“沒啥說的,肝唄,大不了把哥們的這一頭秀髮都犧牲在這兒嘛。”
說著他表情一肅,拿起一條類似超市小票的紙條看了幾眼:
“19.10和19.36kDa,蛋白質電泳條帶的位置與預測的分子量一致,小任,直接上熒光競爭結合試驗吧。
爭取三個小時內把3,11二甲基正二十七烷2酮和目標資訊素的結合能力測出來,這樣咱們會輕鬆很多。”
一旁任永存扶了扶眼鏡,熟練的將早就準備好的兩個試劑結合到了一起。
徐雲則站到了在保持通風的超淨臺內,加入定量好的目標資訊素1μg、Anci4 μg、2×ESReaction Mix&n 1μl,最後加入RNasefree Water至混合液體積為20 μl。
隨後他將20μl混合液輕彈試管混勻,遞給周佩瑤:
“小周,設定42 ℃,在PCR儀器中孵化15分鐘,然後85°加熱5秒。
再把合成的cDNA模板定量,1.2 %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合格後儲存到零下二十度的環境裡。”
周佩瑤接過試管,重重點頭:
“您放心吧,學長!”
如果說昨天的環化實驗是一篇克蘇魯狗糧文的話,那麼今天的合成實驗則無疑是個治癒的小故事。
沉睡中,它被喚醒了。
身邊的同行催促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