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點位一定要用到,兩前多個合和子呢......”

徐雲就這樣寫寫畫畫,仔細斟酌,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方才將幾個節點給確定完畢:

首先,TipE的表達、開放構象結構以及β1β2鏈相鄰亞基的推導由自己獨立完成。

其次,鈉離子通道與吡蟲啉的結合位點、胞質區域的構合交給小牛。

最終結合式的綜述再由自己匯總完成。

確定完這些步驟,徐雲便立刻演算了起來。

目前昆蟲鈉離子通道的論文絕大多數都投稿到了《AnnualReviey》上,因此徐雲帶回來的資料中,有四本都是《AnnualReviey》的往期連載。

而且很巧合的是,TIPE2是NK細胞的新型免疫檢查點分子,田良偉恰好又是NK細胞方面的專家,因此頭一個問題並不算特別難解決,只不過沒有人把誘體蛋白往那兒拐罷了。

就像網文,辰東、烽火的風格獨樹一幟,你想模仿都很難模仿,但簽到文啦、四合院文啦,一開始不是沒人寫,而是沒人想到這些方向。

一旦有人發掘了這種題材,推薦位上就分分鐘多了一堆跟風黨,道理是一樣的。

很快,徐雲便鎖定了其中一份比較權威的論文:

“DOI:10.33086/10i2.136....唔,作者還是一位畢業好久了的師兄?斯坦福副教授.....

牧草盲蝽受體.....亞型電位差2.345,美洲大蠊的是2.344,明顯是一類表達方式,很好,就這個了!”

目前徐雲的綜合能力大約等同於科大的準教授,也就是副高水準之上、勉強可以對等於偏門學科的正高、但離主流學科的正高還有一段距離的情況。

國內有不少30歲左右的正高怪物,因此徐雲原先給自己定的目標是爭取28歲評上科大正高職稱,差不多是南開曹雪濤院士的路子。

當然了。

如今隨著光環作用的逐漸體現,徐雲的後續軌跡肯定會發生變動,但就目前來說,他的能力還是處於準正高的級別,在有論文參照的情況下,獨立推導化合式還是不難的。

接著徐雲透過這篇論文中的資料,先後推匯出了第一個節點的三項資料。

“呼。”

隨後徐雲深吸一口氣,鄭重的拿起了小牛的思維體驗卡,暗念了一聲.....

“啟用!”

咻——

隨著指令下達,體驗卡瞬間化作一道流光,遁入了他的腦海。

徐雲太陽穴先是一涼,片刻不到,一股相當玄奧的感覺立時充斥滿了腦海。

怎麼說呢.....

感覺一切都豁然開朗了一般。

比如徐雲的目光不經意間瞥到了一個名叫‘起點七組精品群’的企鵝群,此時其中有個叫‘第十個小號角’的作者正發了一連串神秘程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