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性美洲大蠊嗝屁的時候,距離蟑螂們首次啃食膠餌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

因此除了這一隻倒黴蛋外,第一批食用了膠餌的蟑螂也陸續都產生了反應。

此時的13號容器內,可以清晰的見到多個聚整合團的蟑螂堆,窸窸窣窣,進行著一場狂歡。

而與這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46號容器內的景象:

四十多分鐘過去,哪怕是藥效最好的4號容器,內中也不過有五六隻蟑螂出現了亢奮狀態而已。

接著又過了一個小時。

2號容器中,啃食了雌性蟑螂的雄性也陸續開始出現了異常。

同時由於資訊素逸散的緣故,每隻雄性蟑螂的身邊都圍繞起了多隻雌性蟑螂,強迫它進行著某個起點不可描述的動作。

雄性蟑螂們在殘暴的榨取中精盡螂亡,死後的屍體也成為了雌性蟑螂們的腹中物,畫面之血腥連誠哥在天上看了都會大呼殘暴,慶幸自己死的早。

隨後這批雌性蟑螂先後散開,週而復始的進行了下一輪傳播。

八個小時後。

13號容器內的蟑螂只有少數幾頭還具備生命跡象,剩餘部分要麼是屍體殘缺,要麼就是完整的嗝屁了。

而4號容器中則只有十頭左右的蟑螂屍體,亢奮中毒狀態的蟑螂數量大約十五六頭。

至於5、6號容器就更別說了,都是個位數的死亡數量。

見此情形,眾人中年紀最小的唐怡秋抑制不住情緒,頓時‘耶’了一聲:

“學長,看來我們的實驗很成功了呀!”

作為一名大四在讀生,這還是她第一次參加這種級別的專案,眼看著課題組出了成績,這個小姑娘哪能不激動?

不過令她意外的是,徐雲卻輕輕搖了搖頭:

“成功?小唐,這還不算成功呢,我們研發出了第四代吡蟲啉不假,但它真的已經是吡蟲啉的完美形態了嗎?”

眼見這位學妹有些迷糊,徐雲指著生物容器道:

“我問你,剛才的實驗過程中,啃食完同類屍體的蟑螂都做了些啥?”

唐怡秋不明所以的眨了眨眼,下意識答道:

“神經興奮,然後散發資訊素與異性蟑螂交配啊。”

“你看,這問題不就來了嗎?”

徐雲一拍手,笑道:

“我們準備的生物容器容積有限,這才導致了內中所有的蟑螂都會被資訊素覆蓋,然後產生交配行為。

但在生活環境中,蟑螂的活動範圍何止這麼個小容器?

它們的生物密度可能無法與容器相比,但行進路線、氣味交叉的複雜程度卻要原高於容器,這就是實驗環境與現實環境的差異性。”

唐怡秋似懂非懂的點點頭,馬尾辮在背後甩啊甩的,問道:

“所以徐學長,你是打算改進資訊素蛋白,擴大資訊素的散播範圍?”

“不不不,你理解錯我的意思了。”

徐雲飛快的搖著頭,說道:

“我的意思是......

按照我們現有的吡蟲啉配方,如果一頭雄性蟑螂A只會在死前吸引雌性B,那麼恰好此時有一頭或者數頭雄性C經過這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