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話實說。

在穿越到1850這個副本、並且接到了光環任務後。

徐雲最感興趣的主要有兩件事。

第一自然就是小麥的成長。

畢竟這位可是物理史上穩居第三的大老,僅次於愛因斯坦和小牛。

同時與1665副本中的小牛、以及1100副本中的老蘇不一樣。

如今的這個副本並非是短暫的新手任務,小麥也與步入人生終末的老蘇不同,完全是一張純潔的白紙。

在這種情況下。

有徐雲這麼個後世來的掛壁幫助,小麥能被調教...咳咳,能成長到什麼地步?

最最最保守的說。

當初他被英國皇家學會假傳法拉第口述、從而浪費的那兩年時間,今後至少可以省下來吧?

更別提徐雲能做的不可能只有這麼一點兒,對小麥的幫助顯然不會僅限於此。

這種見證大老成長的期待,感實在是令人興奮了。

至於徐雲感興趣的第二件事嘛......

自然就是這個時間線變動後的副本,科學水平到底發展到了什麼地步了。

這也是他今後能開展行動必須要了解的知識。

電燈、硝酸甘油出現的時間都提前了二十多年,那麼其他東西呢?

有沒有可能出現一些提前誕生的“大傢伙”?

正是抱著這股念頭,徐雲才會在今天喊上小麥,前來圖書館尋找真相。

.........

圖書館二層的光線要比一層灰暗幾分,加之這年頭的電燈還沒有後世的那般明亮,所以二層座位的佈局與許多傳統圖書館的小班臺也截然不同。

它的座位統一是靠在窗邊的長桌,有些類似後世酒吧的高腳桌凳,利用率高但舒適度可能差點兒。

徐雲隨意選了一處光線還算明亮的位置,左右張望了幾下。

也不知是不是還沒開學的緣故。

這面佔據了圖書館二層四分之一的區域,除了徐雲之外竟然只有一個人而已。

那是一位四十歲上下的中年人,穿著澹紫色的襯衫,看不清具體的容貌,但一顆光熘熘的腦門兒卻極為顯眼。

難怪徐雲感覺這一帶光線要亮一些呢。

此人的身邊正堆著一大摞書,埋著頭,正全神貫注的做著筆記。

從年齡上看,這應該是某位備課的教授或者助教吧。

徐雲也沒太過在意,收回視線,拉開一把椅子坐了上去,開始看起了自己原定的這本書。

很早以前提及過。

後世的小牛除了一些信件之外並沒有留下自傳,對他生平最權威評述的作品是由詹姆斯.格雷克所寫的《牛頓傳》,售價大概50多塊錢。

不過這個副本卻不一樣。

小牛在這個副本中留下了一篇自傳,名叫《我的一生》。

雖然內容只有五六萬字,但卻對現實時間線中許多後人無法知曉的細節進行了敘述。

受此影響。

副本中也出現了許多比較權威、內容更為符合史實的小牛傳記。

比較有名的有《走進牛頓》《科學界征服手冊》《他改變了歐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