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生產線驗收!(5.6K)(第2/5頁)
章節報錯
“至於環化構化環節主要是為了完成10環氧3,6二十一碳二烯的生產,期間包括了醋酸鎳/硼氫化鈉催化氫化、Sess不對稱環氧化、烷基環氧重排等反應,因此裝置要求非常高。”
“我們最終選擇的是Nutrien公司的FOERDAT632序列的生產線,也是目前相關領域最頂尖的一家企業。”
“這套裝置是五天前到的魔都港,大前天到的廬州,如今也已經除錯完畢了。”
徐雲和田良偉聞言,同時輕輕點了點頭。
受早些年巴統條約的影響,國內目前很多行業都留下了一個跛腳的後遺症:
他們在理論以及研發水平可以與國際接軌甚至反超,但生產裝置環節卻出現了嚴重的滯後。
比如當初的五軸機床。
那真的是一段充滿了悲壯的奮鬥史,國產機床的十八羅漢努力了數十年,目前在五軸聯動方面的水平還是有些落後。
比較欣喜的是目前大連科德異軍突起,長遠來看還是有希望追上前方佇列的。
又比如盾構機。
盾構機這玩意兒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禁運裝置,但當初咱們也是在上面吃過一次大虧的。
1997年的時候。
我國準備打造當時全國最長的鐵路,也就是西康鐵路。
這條鐵路需要挖通秦嶺,是個不小的工程。
當時工程院對施工時間進行了估算,得出了一個不太好的結果:
如果按常規的施工工法,消耗的時間需要很久,至少需要十年才能打通。
但如果花6億元從國外進口2臺盾構機,那僅需要用2年就能打通隧道了。
因此當時兔子們使勁兒咬了咬牙。
勒緊了褲腰帶,向歐美國家進口了盾構機。
也就是在這一次的交易中,兔子們嚐到了甜頭,便開始自研盾構機。
但也是在本土自研出盾構機後兔子們才知道。
當時的一架盾構機其實只需要3000萬,97年的那兩臺機子被坑了十倍......
所以咱們雖然在嘴上說越封鎖就越能自研,但當初那些年的技術封鎖確實給咱們造成了很大的困擾,後遺症一直持續到了今日。
實際上。
不僅是當初。
哪怕是如今徐雲他們購買的這三套FOERDAT632生產線,同樣也是被溢價的一次交易。
或者準確點說。
Nutrien出售給國內的裝置,都存在溢價的情況。
Nutrien是在2017年由楓葉國的加鉀與加陽合併後成立的新公司,2021年全球前10大農業公司中排名第八,營收接近200億美元。
自成立後,Nutrien賣給華夏的裝置溢價都在40%以上。
20年那會兒賣給某省的3億多元裝置甚至溢價了80%,徐雲至今都懷疑是不是有啥特殊交易......
所以都說生化環材是四大天坑,但只有內行人才懂,它們其實也是包含了最多心酸的專業。
總而言之。
如今咱們能做的,便是暗暗將這些賬記下,等今後再慢慢還。
依舊是以盾構機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