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拜山之禮(第1/3頁)
章節報錯
眾人聽到馬喜兒追丟了賊人,知道必定還有下文,於是都默不作聲,繼續聽馬喜兒講述道:
“我以前來過少林寺,所以對這少室山附近的地形還算了解一些。思來想去,卻想到了一個地方。”
“這少室山總共有三十六峰,其中有一座山峰叫做御寨山。山頂上是一塊平地,易守難攻,當年金朝的皇帝金宣宗據說還在這裡打敗過蒙古人。”
“由於山勢險要,後來這個御寨山就成了賊窩,常年被賊人所盤踞。那個李際遇當年就是在御寨山起的家。可以說御寨山就是李際遇的老巢。我琢磨今晚這事很可能跟李際遇有關,便決定連夜去這御寨山上探訪一番。”
“少室山的山高林密,我道路不熟,也不知道走了多久都沒找到上山的途徑。好在中途遇到了一個巡山的嘍囉,才上了御寨山。”
“另外從那個巡山嘍囉的口中我也打聽明白。果然李際遇沒有回城裡,今晚就住在這御寨山上。”
“於是我便跟著這個巡山的嘍囉,拜山而進。”
“拜山而進?”張小帆聽到這個詞覺得十分的新鮮。按照他的想法,肯定甭管三七二十一,一路殺進去再說。這拜山而進又是怎麼個說法?
馬喜兒見幾人不懂,便詳加解釋道:“這綠林上的好漢,分為坐地的和流動的。”
“像我們當年流動作戰的義軍,就被明軍蔑稱為流賊。像李際遇這種結寨而居的坐地戶,就是土賊。”
“其實無論是土賊還是流賊,也都算是綠林上混的。人不親刀把子總是親的。”
“前幾年我們大順軍日漸壯大,四方豪傑紛紛前來投靠,改旗易幟。這李際遇也曾歸順了闖王,做過我大順的將軍。”
“只是沒過多久,大順軍在山海關一片石戰敗。在河南的兵力也都收縮回了陝西,這李際遇便又打起了大明的旗號。”
張小帆和張俊捷點了點頭,心中大致有了瞭解,這亂世之中的賊寇就好像是黑社會搶地盤。李自成是最大一股的土匪頭子,順風順水的時候,自然各地的流寇豪傑、山寨頭目都紛紛表示願意遵從李自成當大哥。
可李自成走了背運,這些人也毫無忠誠可言。便又各自的打起了小算盤。李際遇是河南最大一股的土賊,不願意跟著李自成一起倒黴,於是便改了大明的旗號。
但其實這跟扯旗獨立也沒什麼兩樣,李際遇就是河南的土皇帝。大明朝不可能給他軍餉,同樣也管不到他的頭上。
馬喜兒又道:“李際遇雖然明面上是河南的總兵。不過看他的為人做派。還是綠林的那一套,所以我便按照綠林的規矩,拜山而進。”
“我想的是,這天下未定。雖說我們大順軍在山海關打敗了。可是在潼關和長安卻又大大的勝了。這天下未來究竟誰屬,還未嘗可知。李際遇鼠首兩端。也不敢把事情做絕。”
“我大大方方的報出大順軍巫山伯的營官身份,這李際遇多少要給些面子。不能太過得罪我們大順軍。”
“果然沒過多久,李際遇便派人,把我請了進去。”
“李際遇的聚義廳依山而建,是一個石窟改制而成。我以為深更半夜的,恐怕山寨中大多數人都睡下了。沒想到這御寨山上竟然燈火通明。”
“尤其是這個聚義廳,裡裡外外掛著不少的紅燈籠。在聚義廳的外面還帖了幾個喜字,一幅要辦喜事的模樣。”
“等我進了聚義廳,一顆心卻沉了下來。在聚義廳的正前方,就是李際遇的座位,可在他的身邊,卻綁了一個女人。頭上蓋著一個新娘子的紅蓋頭。雖然看不到頭臉,可看那身形衣著,正是王姑娘的打扮。”
“她身子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嘴裡發出唔唔的聲音,大概是被麻核桃一類的堵住了嘴,發不出聲響來。”
“在李際遇的左邊,還坐著三個人。一個是我認識的吳三鴨,還有一個是我們白天遇到的孫不露,另外卻是一個穿著明朝錦衣衛衣服的人。就是我們在瑞雞盛會上看到的那個錦衣衛趙啟龍。”
一聽到這三人的下落,張小帆和張俊捷不由自主的都站了起來,他們原以為這半夜三更的,這三人趁著夜色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可是此時驚聞這三人都跑到了御寨山上,這讓張小帆和張俊捷還怎麼坐得住。
要知道這三人可是帶著幾大包裹的技能書,這就像是三個沒什麼攻擊力的地精,卻揹著幾百件終極裝備。好像可以移動的寶藏一般,怎能不讓人眼紅心熱。
馬喜兒沒料到聽到這三人的名字,張小帆和這個年輕和尚會有這麼大的反應,也是嚇了一跳,道:你們......這是?”
張俊捷忙問道:“這三人現在還在御寨山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