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寶雕弓,並不是什麼特殊工藝製成的寶弓。而是在弓胎上雕刻上一些紋飾,再鏤嵌一些金銀加以點綴。其實和現代人定製個性LOGO手機殼差不多,完全就是裝飾作用。

當然,從另一個側面來講,也能看出鰲拜對他這張雕弓的喜愛程度,平日裡不上陣的時候,他都會派手下的包衣奴才,將寶雕弓的弓弦卸下來進行烘烤、保養,可以說弓力養得實足。

此時鰲拜見劉宗敏向自己衝來,估算了一下兩人之間的距離。感覺差不多時,左手抽出了寶雕弓,右手探入腰間的箭袋,同時搭出了四支鵰翎箭。

與此同時,鰲拜低肩轉頭,竟從背後的箭囊中,又用嘴咬出了一支鵰翎箭。

這連珠箭極難練成,在清軍之中,也只有那些精銳的巴牙喇才會這一手連珠絕技。

然而即便是最精銳的白甲巴牙喇,也最多不過一次能射出四星連珠。畢竟可以用來夾箭矢的手指就那麼幾根。

可鰲拜這人天賦異稟,素有鷹視狼顧之稱。脖子可以比常人扭轉的角度都要多上一些。

所以他可以直接轉頭,從背後的箭囊中,用嘴再多叼出一支箭來,這樣就從四星連珠,變成了五星連珠。

別看只是多了一箭,但是威力卻不止大了一倍。對付普通士卒,可以比平常多射殺一人就不說了。

如果對付敵人的上將,這五星連珠就成了必殺之箭。

一般來說,身為大將。馬上功夫都會練得嫻熟至極。可以在馬上閃展騰挪,飛身換馬。甚至如果願意,拿個大頂什麼的也不是不可能的。

對面的箭矢射來,如果反應得夠快,可以在馬上左躲、右閃、或者使出金剛鐵板橋一類的功夫,來躲避箭矢。

可鰲拜這個五星連珠卻有一個說法,並不是同時把箭矢射向一處地方。而是先連射四箭,分為上、下、左、右四個方位,將對方武將所可能閃躲的方位進行鎖死。

最後嘴裡叼著的那一箭,是鰲拜五星連珠的後手。講究一個後發制人,你躲到哪邊,就射往那裡。

到時候對方武將舊力已竭,新力未生。哪怕有通天徹地之能,甚至可以如孫猴子一般跳到半空之中,鰲拜這後手的一箭,也會把對方從天上釘射下來。

這時見劉宗敏的戰馬越來越近,鰲拜不慌不忙,連射四箭。這四箭又快又急。如雨打芭蕉一般。幾乎一瞬間就把右手中的箭矢全部射空。

緊接著鰲拜一氣呵成,吐出口中咬著的最後一支鵰翎箭。將寶雕弓拉得如滿月一般,準備完成最後一擊。

按照他的猜想,這四支羽箭已經鎖死了劉宗敏可以躲避的所有方位,即便是劉宗敏身手敏捷,避開了所有的要害部位,也會在不緊要處中上那麼一、兩箭。

到時候,自己後手的一箭,必然一箭穿心,取了劉宗敏的性命。

然而鰲拜猜中了故事的開頭,卻沒有猜中故事的結局......

劉宗敏見鰲拜抽弓搭箭,竟然理都沒理對面飛來的箭矢。只是用手中的刀背,輕輕的磕了一下大黑馬的屁股。那黑馬長嘶一聲,速度又加快了幾分。

與此同時,對面鰲拜射來的四支鵰翎箭已經飛到。射向左右的兩支鵰翎箭,從劉宗敏的耳旁,帶著風聲擦肩而過。

而中路的兩支箭矢,不偏不倚。一支正中了劉宗敏的面門,一支正中了劉宗敏的胸口。

然而戰場上最為詭異的一幕出現了,那兩根鵰翎箭在劉宗敏面前一寸左右的地方,像被什麼看不見的東西擋住了一樣。

“嘭”的一聲之後,兩根箭矢都被後面的慣性彎曲成了一個弓形,緊接著箭桿從當中折為兩段。

兩邊計程車卒因為離得太遠,還看得不太清楚。而鰲拜卻目睹了整個的過程。

若說劉宗敏身上穿著什麼神兵寶甲,刀槍不入也就算了。可劉宗敏的臉上明明什麼都沒有啊,怎麼一箭過去,竟然不損分毫?

鰲拜這最後一箭本來是作為後手,劉宗敏躲向哪邊,這最後的一箭就會射向哪邊。

如今劉宗敏不躲不閃,卻又刀槍不入。鰲拜這最後的一箭,反而不知道該往何處射了。

也就是在這一個愣神的工夫,劉宗敏的黑馬卻又近了幾步。鰲拜一見不好,急忙圈馬就往回跑。

可是這戰馬轉身終究和人有所不同,需要轉上一個大圈,還要慢慢的加速,鰲拜這邊跑了幾步,後面劉宗敏的黑馬就已經衝到了背後。

此時劉宗敏的馬速已經到了巔峰。他掄起屠龍刀,就朝鰲拜劈去。

鰲拜也知道不好。用盡平生力氣夾緊馬腹。身子極力的向馬頭處衝俯過去。

然而即便是這樣,這一刀終究還是沒有躲過去。鰲拜清楚的聽到自己後背上“吭噔”的一聲輕響。

這一聲不大,就如弓弦斷掉的聲音差不多,但鰲拜卻聽得異常的清晰。這聲音是從他身體內部傳來的。

緊接著,鰲拜只覺得腰間一陣劇痛襲來。而雙腿以下卻完全沒有了知覺。

鰲拜一瞬間就意識到發生了什麼,這一刀自己恐怕有些捱得狠了。他拼著最後的意識,伸手要去抓馬前的韁繩。隨後眼前一黑,身子往下一栽,便什麼都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