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巴西農業與經濟(第2/3頁)
章節報錯
看了巴西的資料,身為後是應用經濟學與人類學博士畢業的高材生,哪還看不出巴西的問題所在。
巴西有發展工業的潛利,但是巴西上層得了荷蘭病,根本就沒有發展工業的慾望。
“看看巴西吧!離開了我們布拉幹薩,以前還能看到的工業,完全被共和人玩廢了。
一個個投入咖啡種植與貿易,哪還像一個國家?”
如今的巴西,簡直就是一個大號的農業公司,而且公司產品單一,這會導致什麼後果?
簡直不言而喻!
“一個農業與原材料生產國是可怕的,一個以單極農業與原材料生產國是可憐又悲哀的,生死操控於別人之手。”
從成立共和國以來,巴西將以前還能看到的一點工業,全都玩廢了,一個個投入種植業,開歷史倒車。
唐寧的判斷其實沒錯,被控制農業經濟的巴西,就是英法的狗,後來英國,法國因為戰爭問題,放鬆對巴西控制,美國趁虛而入成了主人。
巴西以咖啡業為支柱,簡直就是一塊肥肉,太好拿捏了,巴西參加一戰,二戰,就是因為受到美法美的控制。
歷史上的巴西,就是被英,法與美國輪流當主人,這完全是因為巴西自己做的,他們自已推翻巴西王國的改革。
巴西王國的工業化嘗試,是被共和國自己廢除的,走向農業,也是他們自己選擇。
1889年11月15日,巴西就從帝制轉變為共和制,後來社會經濟雖然發展,但經濟模式卻出現了嚴重倒退。
巴西共和國的上層們,放棄巴西王國的工業化嘗試,半封建大土地佔有制沒有改變,相反它依然廣泛存在並擴張。
從1920年9月的普查資料來看,佔生產單位0.1%的461座大地主莊園佔有土地2700多萬公頃,而佔生產單位71.5%的46.4萬個中小農業生產單位只有土地1570萬公頃,50%以上的農民沒有土地或者缺少土地。
儘管這個巴西共和國統治下,搞得資料較晚,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應當時巴西的農業問題,人民生活是多麼的糟糕,與巴西王國成反比。
共和國的經濟,與落後的大土地所有制相聯絡,農業徹底走向依賴殖民地時期單一作物模式。
自19世紀中期以來,咖啡取代甘蔗成為巴西農業中最為重要的種植作物,到20世紀初,巴西的咖啡產量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75%以上。
而相應的,為了保證農業的發展,咖啡長期以來壓制一些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使得巴西在工業領域十分的弱小,僅僅在採礦、鍊鋼以及咖啡、乳膠等農產品的加工上有著比較完備的工業部門。
與之相對的,是巴西合眾國長期存在的“咖啡加牛奶”政策——即合眾國的總統通常由代表大咖啡種植園主利益的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巴伊亞等共和黨和代表大畜牧主利益的米納斯吉拉斯共和黨輪流出任。
幾個州的農牧地主寡頭為了控制政權,相互爭鬥,傾軋不已,一旦大權在握,則往往置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於不顧,僅僅代表本州的大地主階級的利益,因此也導致了各州的分離主義、地方主義盛行。
這樣的政治形式導致了巴西非常容易被帝國主義勢力侵入,而此時的巴西又剛好處於帝國主義大規模奴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時代,外國資本遂潮水般湧入巴西。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法國在巴西的投資為5.3億美元、比利時為1.5億美元、美國為0.5億美元,而英國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61億美元。
從1895年到1914年,英國先向巷巴西提供了十多次貸款,總額為8000多萬英鎊:法國在1806到1916年向巴西提供了5筆貸款,總額也在3億法郎以上,帝國主義者透過資本輸出,完全掌控了巴西的政治和經濟。
於是巴西在一戰之前的外交政策,便是一種十分溫和的政策,他們希望能夠在各個大國之間尋求平衡,保證自己能夠從所有國家中獲得經濟利益。
所以在第一次世家大站剛剛爆發的時候,巴西依照《海牙公約》於1914年8月4日正式宣告了中立,他擔心冒然參加戰爭會導致自己同在生意上的夥伴鬧掰。
而隨著戰爭的全面爆發,巴西咖啡的主要買家歐洲人,已經沒有能力去繼續進行這種消費,不僅是德國的海上封鎖,甚至英國和法國都宣佈停止他們的咖啡貿易,因為這樣會導致他們的船隊不得不分配一部分給咖啡,而不是緊俏的生活物資或者是軍火。
因此而帶來的咖啡滯銷、關稅和出口稅減少,讓巴西的經濟受到了一個不小的打擊,這引起了巴西人民的不滿,尤其是在英法與政府的別有用心的輿論導向下,巴西人民的排德情緒高漲。
1916年5月3日巴西商船里奧布朗庫號被一艘德國潛艇擊沉,這在巴西國內引發了一場十分嚴重的反德騷動,人民走上街頭,遊行示威,叫囂著要讓德國人血債血償,但是巴西政府顯然這會還沒有做好考量,再加之這艘倒黴的商船,是在德國公佈的限制水域中,懸掛著英國船旗,並且船員絕大多數也是挪威人,所以巴西政府最終並沒有因此參戰。
巴西政府並不是不想參加,而是有自己的拿捏,他們是準備從英法手裡撈到更多。
這裡很明顯的,就是戰爭帶來的經濟問題,並不是巴西參戰的最重要原因,否則巴西政府不會有意識的在戰爭爆發伊始就很明顯的帶有輿論導向的進行宣傳。
而且,戰爭帶來的經濟打擊並不像其他一些國家來的嚴重,遠遠沒有到能夠將巴西逼上戰爭的程度。巴西直到1916年都沒有參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本身並沒有十分強烈的參戰意願。
話雖如此,但是巴西早就做好了參戰的打算,而他準備支援的是跟自己有著密切經貿往來的英法協約國集團,只不過此時戰局尚不明朗,巴西還沒有參戰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