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脩親自帶路,介紹道:“此道名為求賢!乃是初代院長他老人家,當年所走。”

“聽聞走完此路後,院長大人豁然貫通,辭官不做,開創了集賢院!”

求賢路?我只知道重金求子!

周懷安心中難免吐槽,好在順利來到此地,先把銀子領了再說。

“這位老哥……”

“喚我師兄即可。”

“好的,老哥!”

周懷安笑問道:“透過山門考究,可算進入集賢院了?”

袁子脩點頭道:“十之八九!還要看先生是否願意收你!你莫要著急,以你剛才的詩才,定能得到先生們的垂青!”

周懷安倒是不介意,只要有人要,有銀子拿,那邊心滿意足。

至於來這求學?

哪有在家看歸蝶養眼!

山路蜿蜒難行,袁子脩為免新來的師弟無聊,便開啟了話匣子。

“師弟可知,為何我大夏文壇積弱不堪?”

當然不想知道,我只關心什麼時候能領銀子!

看在袁子脩為人不錯的份上,讓他裝個B。

“還請師兄明示。”

袁子脩對周懷安的回答,很是滿意。

此子腹有詩才,為人謙遜,哪裡像個敗家子!

劉昊之這狗東西,竟然敢騙我,害我集賢院差點與才子失之交臂!

“洪熙十六年,北狄寇邊,意欲亂我大夏!第一戰便盯準了燕州!”

“嗯?”

周懷安點頭稱是,等等,燕州,那豈不是我老家?

“當時燕王還是一介白身,都指揮使還被賊寇暗殺!群龍無首之際,燕王震懾群雄,率領眾人抵禦北狄!”

“朝廷命勇親王率兵支援,雙雄合作!而我大夏文人也投筆從戎,雙方激戰大散關,我大夏兒郎死傷無數,但也阻止了北狄五胡的進攻!”

袁子脩只是三言兩語,但周懷安已經能從中想象出此戰的殘酷,文人墨客尚需棄筆從戎,可見大夏兵力不足!

“從此大夏少了提筆寫詩的才子,多了不少手持刀劍的武夫!”

“可這萬里江山事,還要詩人傳頌給後人!”

袁子脩眼前一亮,“師弟,以後若是有閒情雅緻,也請贈詩一首給我!”

贈詩?

那玩意有什麼好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