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皇太極。

此人在三年前,就病死於床榻,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要不是兩年前,大明又遇到了一場非常大的旱災,連江浙之地都出現了旱情。

崇禎皇帝也不會在這個時候,選擇北伐。

還好,旱情只是持續了幾個月,等到冬季之後,下了幾場雪,倒也緩解了一些旱情。

再加上百姓們的遷徙,還有崇禎皇帝下令鑿開了大江大河引水分流,這才保住了百姓們的用水,稍微解決了旱情。

還有這些年的儲備,以及海上貿易換取來的糧食和水果等等物資,讓百姓們度過了這一場非常大的旱情。

又休養生息到現在,才再一次開啟北伐之戰。

大明這些年造出來的火炮,已經不少了,很多淘汰的火炮,出了仙境中的交易,還會去西洋之地。

比如扶持了五克蘭等小勢力,對抗葡萄牙、荷蘭、銀格蘭國等。

以火炮換取他們的物資和糧食,幫助大明的中原百姓度過了這一場非常大的旱災。

不然,中原之地肯定又會出現不少的反賊。

當時也的確出現了一些反賊,不過,最後都被平定了,沒能讓反賊勢大起來。

皇太極本來就有一些隱疾,這些年,看著崇禎皇帝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之下,還能夠穩住大明,並且壯大了邊關的邊軍,培養出來鄭芝龍這樣的海上霸主。

他就越發焦慮起來,也更加的不安,每天都沒能睡好覺。

總是想辦法,來提升自己大清的實力。

比如和高昌建立友好關係,和腳盆建立了聯盟,互相扶持,把大明當做是最大的敵人。

還派人出海,尋找西洋人,送到盛京打造火炮。

這荷蘭艦隊被鄭芝龍打敗之後,就偷偷去了腳盆,利用自己的艦船火炮開啟了腳盆的國門。

他們沒能殖民於灣灣,那就只好選擇了腳盆。

對於這種情況,崇禎皇帝本來是有一些擔憂,腳盆得到了荷蘭的支援之後,會不會更加壯大。

而楚風則是認為,可以先讓荷蘭去消耗腳盆,等到平定了大清之後,再出海,以幫助腳盆驅趕荷蘭為理由,佔領整個腳盆之地。

想明白了的崇禎皇帝,自然是選擇了坐山觀虎鬥。

再加上中原又出現了旱災,更加不能動兵了。

皇太極本來想要聯合腳盆,後來得知有荷蘭王國,便立即想要和這個荷蘭王國聯盟。

還一邊學著崇禎皇帝的一些政策,比如三權分立,還有都察院,監察天下等等。

也學著崇禎皇帝,讓以前逃到大清的晉商在盛京、黃龍府等地建立工廠,養活大清的百姓。

主張學習中原之禮儀,還有中原的一些文化,從而壯大大清。

只不過,很多東西,沒有一箇中原文化的底蘊,最後學起來,那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所以,皇太極累死在了病榻上。

皇太極身死之後,代善、多爾袞、嶽託、莽古爾泰、阿濟格等貝勒,就開始鬧起來。

要不是多爾袞最後深明大義,勸說了代善和豪格,最終推舉了九皇子福臨,這大清可能就已經四分五裂了。

也正是因為大明變強大了,崇禎皇帝成為了他們最大的敵人。

大清很有可能面臨大明的北伐,到時候不管是誰當皇帝,可能都會不好過。

這才變得團結起來。

如今得知大明真的開始北伐了。

多爾袞、代善和莽古爾泰等人,這才連忙帶著八旗子弟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