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五十八章 發展大計(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算是培養人才,這也需要差不多好幾年的時間。
如今的太學也的確培養出來一些學子。
可是這些人的能力是遠遠跟不上那些個貪墨的官員,有一些官員雖然貪墨,但是他的能力,那也是不錯的。
然而朱元璋對於這樣的官員,是寧可不用,也不會因為他有些才能,就繼續讓他待在那個官位上面。
十三年秋。
這一年的大明迎來了一個豐收之年。
這個豐收可不是平常那樣的豐收,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豐收。
首先是耕種了幾年的高產農物,終於在漢江灘有了一個更大的高產。
特別是玉米的收成,著實讓所有人都大開眼界。
而這一次,更多的種子被分發下去,讓農戶還有佃主等等自己去種植。
至於土豆和紅薯的產量,也是非常高。
而南方的水稻更是不用說,這高產水稻的種子,絕對不會讓人失望。
三季稻下來,整個南方的糧倉都有一些裝不下去了。
朱元璋立即讓人繼續建造糧倉,並且把多餘的陳糧拿出來,從雲南之地運送到了海外去賣。
身毒那邊如今有了一個羅馬帝國,那裡的貴族們都非常有錢。
對於糧食,他們也是十分急缺。
聽聞東土大明的商隊竟然帶著糧食來了,便派遣了使者和自己的商隊,希望繼續向大明購買更多的糧食。
大明自然是願意的。
如此一來,這大明的商隊也開始從北地到南方。
而地方上的巡撫聯合了地方上的商會,開始修建道路,更加方便商賈的運送貨物。
畢竟對於商賈而言,道路修的好,他們運送貨物也就更加方便。
得知朝廷會出資,現在也需要他們每人拿出一部分錢財來,修建更寬的道路。
還要用水泥來架橋,也就沒有吝嗇,捐出了一大部分錢,用來修建從漢中、桂州、貴州等地的道路。
這一下,又有很多民夫擁有了經濟來源。
修建道路,是要給工錢的。
這個工人的工錢,也是受到了工部的監管,誰要是不給,那就是貪墨。
大明對貪墨的事情,有一套非常明文的規定,大家也都知道。
朱元璋也從楚風那裡知道,大力發展建造業,對於大明而言,只有好處。
當然,這個建造業的基礎那就是給工人工錢。
不要把錢當做是多麼珍貴的東西,大明的鑄錢司完全可以多多的印刷。
至於什麼錢多了會膨脹,在這樣一個時代,其實很難發生。
只要不是那銀票上面寫著,紋銀一千兩或者是幾十萬兩就行了。
楚風也查過,根據朱元璋這個時候的大明來看,數量太大的寶鈔,才會造成混亂。
只要是杜絕這樣的事情出現,這個物價在各地工廠以及新奇商品的出現,就不會太過離譜。
再加上這本來就處在一個比較野蠻的時代,商場上面的競爭幾乎可以說是沒有。
因為很多行業也都被士族以及皇商所壟斷了。
豐收帶來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
首先,朱元璋的邸報上面,誇讚了仙師的指點,誇讚了大明的仁政。
並且對於未來幾年的一些規劃都寫在了邸報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