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們有錢了,損害的是誰的利益?

是那些放印子錢的商號。

而在這朝堂上,幾乎有很多大一部分的人,都是有著自己的商號。

這樣做,自然讓他們無法再把錢放出去,收取高額利息。

可相反的。

百姓們有了錢,對誰又是最有利的?

是那些個商賈。

而朝堂上的百官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商鋪,有些家產在外面。

百姓有了錢,那肯定會花出去啊!

這個錢的來源,是皇帝控制的青茶還有商稅等等。

相當於是收取了他們手中的商賈的一些錢財,然後給了百姓。

本來,是損失了一些他們的利益。

那現在,他們完全可以從百姓的手中給賺回來!

朝堂上,為了這個以工代賑,也是爭吵了起來。

有大臣說。

這是在重徭役,重賦稅。

百姓到時候肯定承擔不起,而大漢和前朝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

百姓們活不下去。

對於地方上的治理來說,也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所以大唐不能開這個先河。

也有大臣認為。

以工代賑是一個利國利民之策。

李治靜靜地看著他們的爭論。

直到幾位朝中的大臣,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站出來。

才算是真正為這個政令做最後的決策。

“陛下,臣以為……。”

長孫無忌開口對這個以工代賑做了比較全面的分析。

優點在於。

可以讓天下百姓又有了一個可以養家餬口的生計。

還能讓大唐順利治理好兩河流域的水患。

的確是非常好。

只不過,卻也有著缺點。

那就是以工代賑,如若找不到百姓,又該如何?

這工錢一次又能給多少?

少了。

百姓自然不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