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宋的關鍵是要堅挺(第1/2頁)
章節報錯
教這些皇帝種田。
是楚風前不久想到的一個點子。
以大秦和大唐的穩定來看,他們大力種田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急於擴張的最後,只能是內外不穩。
本來綜合國力都不行,還要強行征戰,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消耗。
為什麼大秦最終能夠一統六國,那是因為他們擁有著六世的帝王積累出來的國力。
為什麼大唐貞觀之治到武周之治,再到開元盛世?
這也是因為大唐的幾位皇帝都在大力地穩定自己的統治的同時,也在穩定整個王朝。
百姓得以再這樣穩定的環境之下得以生存和發展。
看看大唐發展民生做了什麼?
其實並沒有做非常好的仁政出來,機會都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發展。
也就是各地有了叛軍,那就要平叛。
地方上出現了什麼事情,就需要人去平定。
除此之外,還是一樣的賦稅以及徭役,用最底層的百姓養著很多很多人。
“以大唐如今的情況來看,其實也要發展,作為帝王,不僅僅是掌握著至高無上的權力。”
“其實,你們也掌握著百萬甚至是千百萬的百姓的糧袋子。”
“你要是讓他們吃不飽,那他們只能是推翻了你,換一個皇帝。”
“看起來,這歷史的長河之中,所有的百姓起義最後都被鎮壓。”
“可是卻也算是成功了。”
“亂世出梟雄,他們的首領沒能當上皇帝,可是這個皇帝也的確換了一個人。”
“每一個新的王朝,總要施以仁政,好平定各地百姓,讓自己建立的王朝可以安定。”
“這其實也是百姓想要的結果。”
楚風在以另外一個角度,向這些帝王說明了百姓的重要性,說明了民心的重要性。
在這一方面,這些帝王的理解就便的有一些薄弱了。
他們總覺得自己掌握了大軍,那就掌握了兵權,就不可能會被這些手無寸鐵的百姓給推翻了。
要讓楚風系統性地一步一步給他們安排的明明白白,讓始皇帝如何建立一個繁華盛世。
讓李世民如何使得貞觀之治變成貞觀盛世。
說實話,他是真的不太在行。
腦海裡面完全就沒有一個那種非常細緻以及具體的做法,那種真正的治世之能臣的思想。
不過嘛,他可以把這幾千年的文化積累,直接輸出。
始皇帝、李世民這些帝王,肯定會有一些收穫,也肯定會有一些想法。
現在的大秦,不已經有了一個豐收之年。
就算是始皇帝死了。
想來也不會再二世而亡了。
後面的那個扶蘇,在這樣的薰陶之下,他的心中也就很難保持一種中庸的思想。
更難讓自己這個儲君之位,就直接拱手送人了。
“大唐的疆土要比大秦多很多,一個江南之地和東北的平原之地,絕對可以開墾出來。”
“這裡就可以作為大唐的糧倉,直接分給那些農戶世代所有。”
“當農戶多了,分的田地多了。”
“他們耕種出來的糧食也會變多,官府再出面收購,然後以脫粒機來脫粒,變成一顆一顆白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