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不用考試的皇帝(第1/3頁)
章節報錯
崇禎皇帝的上位和趙構其實差不多。
他們都算得上是被迫登基為帝,一開始並沒有做皇帝的那個野心。
所以,崇禎皇帝在清除閹黨之後,便覺得朝廷已經是一片清明之地。
誰知道,連他的岳丈都是一個富家翁。
而他一個大明天子,卻是一個窮人。
其實也不算是窮人,畢竟是大明天子,吃穿用度宮中也不是很缺。
奈何,遼東的袁崇煥要的太多。
這也是後來,崇禎皇帝中了離間計的原因之一。
他對遼東的付出可以說是巨大的,用一切辦法來給遼東餉銀,養著這些將士們。
可是結果卻是皇太極直接破關而入,直接兵圍紫禁城。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這也是崇禎皇帝最終選擇殺了袁崇煥的原因。
現在,有了楚風的指點,皇太極並沒有成功從龍井關等地關口破關而入。
左良玉、楊鶴等大軍鎮守在北地邊關。
張家界的晉商也被殺的血流成河,保住了紫禁城北地的屏障。
切斷了皇太極的一些物資來源,算得上是保住了大明的國運。
大明之所以最後滅亡,己巳之戰便是一個開始。
自從己巳之戰以後,大明一下子戰死了不少總兵,還被崇禎皇帝處死了一個總督。
袁崇煥的是非功過自是不必評論,此人在遼東,總比殺了他洩憤要強多了。
“東廠和錦衣衛便是你手中的刀和劍,東廠監察百官,錦衣衛監察朝野。
當你在大明殺的所有人都低下頭,不敢造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大明真正的天子。
上一代人,已經被所為的儒家還有大環境的影響,變得自私自利起來。
而你作為大明的天子,需要的是真正忠心以及正直的人。
就算是愚忠,那也是忠。
這樣的人用起來,才能順手。
殺一批,拉攏一批,打壓一批。
最後頒佈仁政,對大明百姓永不加賦,然後徵收商稅,再大力舉辦工廠。
大明以後會遭受很多天災,這個時候糧食的收成就會很不好。
北地多工廠,他們就能夠生產很多貨物,到時候再以這些貨物和南方換取糧食。
而南方的鄭芝龍,鄭家的商船橫行海上,從西洋那邊可以換取到糧食。
這便是穩定大明的最好國策,也是唯一的辦法。”
楚風最開始並不想講這些,總覺得自己被他們帶歪了。
和幾個戲精講什麼改變歷史,中興大明或者是大秦的話,自己也要變成了戲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