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月和她打招呼,說了幾句話。

宗玉林的小女兒叫王美鳳,她和高山月年紀差不多大,高山月已經見過兩次。

離開的時候,宗玉林說:“山月,錢的事情你別記在心上。你什麼時候有錢了,就什麼時候還,不要著急。”

高山月感謝了一番,隨後拐道去了張家。

大梅正披著蓑衣在洗豬草,高山月將腳踏車停在井邊,幫她把豬草簍子放在後座。

自從張銀娟那次唸了高山月的報紙之後,後來又過來唸了兩次報紙給高大梅聽,內容無一都是女子巾幗不讓鬚眉的報道或者故事。

大梅這些天始終有些迷茫的感覺,彷彿從前的一些事情變得不一樣了,可究竟為什麼不一樣、何處不一樣又說不出來。

姐妹倆閒聊著,走得很慢,高山月特意將高老三投毒的始末說了一遍,高大梅簡直不敢置信。

高老三夫妻有多囂張,大梅可是從小就深刻體會到的。

她忘不了,一次又一次,三婆子是如何欺負劉愛華的。忘不了一次又一次,劉愛華是怎麼因為只生女兒沒有兒子被人嘲諷譏笑的。

可是現在,高老三賠了一百多塊錢不說,還給高愛國下跪,劉愛華也挺直了腰桿。

大梅忽然很想哭,鼻子酸脹。

高山月說:“大姐,到晚飯時間了,可以吃頓大姐做的飯嗎?大姐做飯最好吃了,我一直懷念呢,只可惜四年都沒吃到了。”

大梅有些赧然。

“大姐,我和二姐準備在縣城開個烤鴨館,要是大姐也肯來幫忙,那就再好不過了。”

大梅先是驚喜:“我也能行嗎”

“當然行。”

隨即,大梅遲疑著:“可是,家裡離不開我。”

“為什麼離不開呀?”

大梅說:“我去了縣城,家裡沒人做飯,沒人餵豬。”

“大姐嫁過來之前,他們不吃飯嗎?”

這……

高山月笑笑:“大姐,走吧,我想吃大姐做的飯菜。”

到了張家門口,張家人都在走廊下看下雨,高山月從籃子裡掏出一包白糖、一瓶酒、兩斤五花肉,說:“大姐,也沒帶什麼東西,你拿著。”

大梅受寵若驚,這個禮可不輕呢。

這時候的人家,逢年過節走親戚也就差不多這點禮,還得是最親的親戚。

王美華的眼睛也是一亮,“大梅,你三妹妹真是懂事。來,我拿著,你去灶屋燒火做飯吧。”

張順心本來冷哼的,但看在禮物的份上,難得地扭過了頭,沒有發難。

張建群吸了一口旱菸,什麼話也不說,繼續坐在凳子上看屋簷滴雨。

高山月跟進了灶屋,大梅立刻淘米生火做飯。

高山月幫她燒火,王美華自始至終沒到灶屋來過。

做菜的時候,大梅炒了一份雞蛋,還有幾個素菜。她出去了一趟,想從王美華那裡把肉拿來做,但王美華只給了一小塊給她,半斤的樣子。

大梅回到灶屋,有些不敢看高山月的眼睛,“山月,他們,他們節約慣了。”

高山月沒說什麼。

吃飯的時候,大梅將所有人的飯都盛好、筷子擺好,再出去請了一遍,張建群夫妻和張順心才過來吃飯。

高山月還是沒說什麼。

飯桌上,主要是王美華在說話,張建群父子一聲不吭。

“山月啊,你大姐做事情不周到,你來做客被怠慢,你可不要生你大姐的氣呀。我平時也好好教導她,但她就是不開竅。大梅,給客人盛飯,不能堆滿了,盛個七八分就行。這話兒,我都說了很多遍了吧?你怎麼還是沒記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