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吃好了,長好了,衣服也穿得乾淨整潔了,一個個的就都顯出真身來了。

特別是高山月,要不是她一頭厚重的劉海將半張臉都遮住,又長年累月都是一張死人臉,那真的算得上是美人中的美人。

不過,廖秀現在的注意力不在高山月身上,畢竟高山月明年三月才十五歲。

高山月本來叫高三月的,她出生就在三月,但登記戶口的時候人家手一抖,寫成了山月,從此以後就叫高山月了。

廖秀皺著眉頭:“永紅,你說,招娣能看上那人嗎?”

高永紅忽然低頭笑了,“她看不上也要看上,這不就是了嗎?我們可都是為了她好,她應該感謝我們才是。”

廖秀先不明白,隨後就懂了,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九月初,又賣掉了一茬鴨子,不過因為要搞裝修,所以高山月還是沒有還王老闆的五百元,但是給王老闆又送去了一沓高考學習教參。

王老闆得到教參很高興,讓高山月有錢了再還。

從王老闆的工地上出來,高山月很感慨。

王老闆沒有兒子,只有兩個女兒,他對兩個女兒的教育十分重視,上最好的學校,請最好的家教。連高山月送幾套教參給他,他都能大手一揮讓高山月欠這麼多錢。

胸襟決定高度,所以王老闆後來家財萬貫,多年之後女兒掌管企業大權,不是沒有原因的。

高山月在縣城轉悠了一圈,空間弄出一些傢俱在路旁,又請大卡車拉回黑馬村。

高愛國就一直不停地在用竹子做躺椅、小椅子、籃子等物,勢必要把三層樓都做個夠。

於是,高山月沒有買椅子、凳子之類的。

經過這麼兩茬,二樓三樓的傢俱也配得差不多了,牆壁粉刷了,燈都裝上了。

房子裡面的裝修就這樣了,高山月不想把幾十年後的風格都搬進來,太惹人眼熱。就是傢俱、被褥,她選的也都是一些相對簡單、款式單調的。

外牆也就簡單地粉刷過,院子裡規劃了一下,除了種花草和蔬菜的地方,其他的都用水泥地板。

這樣,劉愛華那兩畝水田秋收的時候直接倒在水泥地板上曬稻穀,相當方便。

現在,除了圍牆還沒裝欄杆,其他的基本上都配得七七八八了。

每天都有人來家裡參觀她家的房子,然後帶著“嘖嘖嘖”離開。

高山月一般都會避開,招娣也不是個話多的,一般就是劉愛華夫妻和四春帶著他們轉悠。

一樓留了一間雜物間,其中有個大大的稻穀倉庫,以及一個碾米機。因此,現在偶爾還有人來高山月家裡碾米,高愛國收個幾毛錢的。

兩畝水田只能收一千來斤稻穀,還不夠一家五口人吃,所以他們家一直買糧食。

為了給高山月家賣糧食,村裡人也是擠破了頭,都想成為高山月家的鴨子食物供應商。

最初那一批鴨子,高山月沒有買糧食,把分家時分到的糧食和空間糧食摻在一起給鴨子吃。

後來,家裡的糧食吃光了。需要買糧食時候,她就這一家買點,那一家買點,讓人搞不清她到底一共買了多少。

現在,兩畝多田固定養殖1200只鴨子,每天需要的糧食是有數的,村裡人怎麼也想不明白,明明他們計算高山月每天應該消費一百多斤稻穀,但高山月每天大約只買了四五十斤。

這個大約數字,是村裡人商量著計算出來的。

因為大家對她養鴨子致富實在太好奇了,因此緊密團結在一起,將高山月在張三家買多少糧食,李四家買多少糧食,都打聽、計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