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以北人煙稀少,數百里外才有大的城池補給,張郃走得匆忙且沒帶糧食,都不知道能不能堅持追上前方主力。

張郃唯一能倚仗的,就是魏國的馬匹更好,奔跑速度快也更健碩,漢魏雙方如果用時一樣,那黃忠永遠不可能追得上。

雙方都沒帶火把,所以到了晚上都不能前進,紛紛在清水河畔飲馬休整。

初冬時節,馬兒還能掀開泥土啃食草根,而士兵沒有糧只能硬抗,夜裡沒有帳篷抵擋寒風,人和馬依偎在一起取暖。

張郃望著天上星星點點,心說我們沒有帳篷沒有糧食,那老傢伙一樣不可能有,說不定明天早上都凍死了,他根本不知道黃忠準備充分。

漢軍騎兵每人攜帶半個月的壓縮糧,身上都穿著廣州軍工坊制的冬衣,內襯用雞鴨飛禽的羽毛填充,不但上身輕便還非常保暖。

次日,天剛矇矇亮,漢魏兩支騎兵同時出發,他們就像玩追逐遊戲一般,奔跑在蕭瑟的塞外大地上。

當後方的斥候傳來訊息,張郃氣得猛抽馬臀向前奔跑,他沒想到黃忠如此頑強,心說我就帶著你們再跑兩日,等過兩日人困馬乏再轉身廝殺。

接下來兩日繼續你追我趕,但隨著馬匹耐力逐步在下降,後面每天的行軍速度逐漸減慢,但三天依舊奔跑了接近四百里,轉眼就要接近黃河南岸。

“如果繼續保持這樣速度行軍,再有三日就能追上曹將軍的主力.”第三天晚上休整的時候,張郃看上石頭上的記號陷入沉思。

曹真在河西平叛的時候,鑑於各軍之間的距離較遠,他為了方便統一排程指揮,便在行軍途中留下標記,方便各部根據標記計算行軍時間。

張郃趁著黃昏的微光巡視,看著三天沒吃飯的將士精神萎靡,心說這個狀態哪能停下來反攻?即便能夠追上曹真也都餓死了?於是他決定轉道東北方向,去原北地郡治所富平進行補給,那樣只需一日半就能抵達。

如果黃忠繼續追,張郃打算吃飽喝足,在富平城下擊敗漢軍,然後帶上足夠補給渡河,再轉西北方向去武威。

張郃夜裡給眾人打氣,承諾到了富平有酒有肉,讓將士們打起精神再堅持一下,到時候他會親自斬殺黃忠。

沒人質疑張郃的決定,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唯一活下去的方法。

黃忠所部追至黃河,也在安定降將的介紹下,知道曹真就在西北兩百里外,但他此時的目標只有張郃,便跟著往富平方向追去。

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將蒙恬受命北逐匈奴,收復包括黃河沿岸大片土地,戰後沿河築四十四座縣城,富平縣就是那時設定的。

富平縣背山帶流,地理形勢十分重要,是防守北方遊牧民族的要塞,加上有黃河灌溉、農業發達,曾是個非常富庶的地方,在東漢時期成為北地郡治所,後因羌人多次叛亂奪城,曾三次遷進遷出,最終於漢靈帝中平十五年(185年)落戶左馮翊。(現陝西富平)

漢末至三國數十年,西北邊境上羌漢間戰爭不斷,黃河旁邊的富平縣大不如初,除了人口大量流失,城池老舊破損不堪,北地郡臨黃河富平、廉縣、靈州三縣人口僅有五千,張郃想吃飽飯基本屬於白日做夢。

只有四百餘戶的富平,其規模只相當於中原的普通村莊,百姓在魏兵軍威面前獻出糧食,但只能讓張郃所部勉強充飢。

簡單填飽肚皮後,張郃引軍出城來戰黃忠,他想著自己這邊人數雖少些,但剛剛經歷了補給精神更好,但結局往往令人意外,漢兵個個目光炯炯、氣色依舊,不像經歷過挨凍、餓肚子。